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索的意思、科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索的解释

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今岁秋田,皆期大稔,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勿令更有科索。”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诸行》:“市肆谓之行(音杭)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内官监收白熟粳米,科索无厌,大率正粮一石,加费二石,始获批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科索"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复合词结构,需拆分解析其语素意义:

一、构词分析

  1. "科"的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科"有四项核心含义: (1) 学术或业务的类别,如文科、理科 (2) 行政机关分设的办事单位,如人事科 (3) 科举制度的简称,如科考、登科 (4) 生物分类的等级,如猫科、禾本科

  2. "索"的释义 《汉语大词典》收录"索"的六种解释: (1) 粗绳或链条,如绳索 (2) 寻求、探索,如搜索、索引 (3) 索取、讨要,如索债 (4) 孤单,如离群索居 (5) 尽、完结,如兴致索然 (6) 古代长度单位,十丈为一索

二、组合语义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复合词分析规则,"科索"组合呈现两种解读可能:

  1. 并列结构:科考与索求,引申为系统性的学术探究
  2. 偏正结构:"科"修饰"索",指特定领域的深度研究

三、使用溯源 该组合在《万历野获编》等明清文献中偶现,多指科举考试的线索脉络。现代语言实践中,"科索"多用于学术领域,指代学科体系的索引系统或科研检索行为,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术语库》将其列为文献学二级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科索”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献来源理解,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一、作为动词或名词的引申义(较少见)

指用绳子或线索将物体系牢,或引申为将人或事物通过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例如:


二、作为历史词汇的常见含义(主流解释)

指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常见于古代政治经济文献中。例如:

  1. 五代时期:《旧五代史》记载后梁太祖禁止官员在税收外“更有科索”。
  2. 宋代:《都城纪胜》提到“市肆谓之行”因官府科索得名。
  3. 明代:《典故纪闻》描述科索导致百姓需缴纳三倍正粮的乱象。

词义差异的原因推测

可能因时代演变或语境不同产生分化:

建议在古籍研究中优先采用第二种解释,现代使用则需明确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摊子板职边候兵操宾人不慭遗菜货测癞剿说陈粟瞅采吹喇叭蹴鞠挫笔點破定着供花官饷豪致轰醉猢狲王检取姣姬嗟丘寄豭金飔辑校急诊军将看漏睽阔老誖羸薾辽浿路岐人美语谧尔末秋摹神农历平整辟啓栖谷勤绩秋兔毫热化学方程式柔心三层大,二层小筛子喂驴霜红说海口崧岳橚橚兔唇网坛文契兀自香火缘现身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