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薾的意思、羸薾的详细解释
羸薾的解释
瘦弱疲惫。 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左丞第四表》:“猥以羸薾之质,谬衔出疆之命。” 宋 苏轼 《与郭功父》:“某下痢虽止,尚羸薾也。”
词语分解
- 羸的解释 羸 é 瘦弱:羸瘦。羸困(瘦弱困顿)。羸顿。羸弱。羸惫。 笔画数:; 部首:羊; 笔顺编号:
- 薾的解释 薾 ě (花)繁盛鲜艳:“彼薾维何?维常之华。” 疲困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羸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属于书面语,其含义侧重于形容极度衰弱、疲惫不堪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羸 (léi): 本义指瘦弱的羊,引申泛指瘦弱、衰弱、疲惫。《说文解字》释为“瘦也”。在现代汉语中,“羸弱”是常用词。
- 薾 (ěr): 本义指花木繁盛貌(见《说文解字》),但在“羸薾”一词中,取的是其另一古义,即疲困、萎靡不振。此义在《诗经·小雅·无羊》中“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的“尔”字(通“薾”)已有疲困之意,后引申指衰弱。
- 合成义: “羸”与“薾”均含有衰弱、疲惫的意思,组合成“羸薾”后,其含义是同义复用,起强调作用,表示极其衰弱、疲惫、萎靡不振的状态。程度比单用“羸”或“薾”更深。
-
具体释义(参考权威辞书):
- 形容身体极度瘦弱、精力衰竭。例如:“久病之后,他身体羸薾,行走需人搀扶。”
- 形容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毫无生气。例如:“遭遇重大打击后,他精神羸薾,一蹶不振。”
- 形容事物衰败、凋敝、没有活力(引申义)。例如:“战乱过后,昔日繁华的城镇变得羸薾不堪。”
-
用法与语境:
- 书面语色彩浓厚: “羸薾”主要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古典文学或较为正式的现代书面语中,日常口语中极少使用。
- 形容状态: 主要用作形容词,描述人或事物呈现出的衰弱、疲惫、萎靡的状态。
- 程度深: 强调衰弱疲惫的程度非常严重。
-
权威参考来源(释义依据):
- 《汉语大词典》: 对“羸薾”有明确收录和解释,是解释该词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其释义可作为核心依据(见《汉语大词典》相应词条)。
- 《辞源》(修订本): 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对“羸”和“薾”的古义及“羸薾”的合成义有详细考释(见《辞源》“羸”、“薾”字条及合成词部分)。
- 《古代汉语词典》: 对古汉语词汇的释义具有参考价值,通常会收录并解释“羸薾”(见《古代汉语词典》相应词条)。
- 《王力古汉语字典》: 王力先生主编的字典注重字源和词义演变,对理解“羸”、“薾”的本义及引申义有帮助(见《王力古汉语字典》“羸”、“薾”字条)。
“羸薾”意指极度衰弱、疲惫不堪、萎靡不振的状态,可用于形容人的身体、精神或事物的衰败景象。它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浓厚的形容词,由两个表示衰弱的字“羸”和“薾”同义复用构成,强调程度之深。其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汉语工具书。如需最精确详尽的解释,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羸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献或诗歌中,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词义
指瘦弱疲惫的状态,由“羸”(本义为瘦弱)和“薾”(本义为草木枯萎,引申为疲弱)组合而成,强调身体虚弱且精神倦怠的双重含义。
二、文献引证
- 宋代梅尧臣《种药》诗中提到:“岂惟识草木,庶用补羸薾”,意为通过种植草药来调理虚弱的身体。
- 《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同‘羸苶’”,可见二者为异形词关系。
三、相关近义词
- 羸弱不堪、瘠牛羸豚(形容极度瘦弱)
- 瘦童羸马、敝车羸马(以具体事物比喻虚弱状态)
四、使用提示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口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代诗文或历史文献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弱”“疲惫”“羸弱”等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隘局拜嘉白象八景棒子面鄙俴宾王波波碌碌采章草戚打交道敌害鼎建方辔风头扶护高踞孤山处士溷汁呼召简切借资靳术柩殡冀野即政蹶蛩军徽喀啦侃乐窟窿桥乐醄醄良时吉日列亭栊枞鸾步暮世沐猿脑后账青霄翼萋萋鋭阵三木楼訾说和树阙所业索知陶学士挑鬭亭队位版缊韨文句五柞下溜头小小子,小小子儿燮理屑涕稀觏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