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将的意思、军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将的解释

(1).军中的主将。《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诗·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汉 郑玄 笺:“时有征伐之事,天子以其贤,任为军将,使代卿士,将六军而出。”

(2).山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军将山 ,县西南四十里。 南唐 时,屯兵於此,以备 吴越 ,因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将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础释义

指军队中的将领或统帅,即统率士兵的军事指挥官。该词属并列式合成词,“军”指武装部队,“将”指率领、指挥。古代文献中多强调其“领兵作战”的核心职能,如《汉语大词典》释为“统率军队的将领”。

二、历史演变与制度含义

  1. 周代军事职官:

    西周至春秋时期,“军将”为高级武官职称。《周礼·夏官》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军将皆命卿”,指一军最高指挥官,由卿爵担任。

  2. 唐代节度使别称:

    唐代节度使掌地方军政,亦称“军将”。《新唐书·百官志》记:“节度使掌总军旅……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其职权涵盖统兵、财政与民政。

三、现代语义与用法

现代汉语中,“军将”作为历史词汇,常见于文言语境或历史研究,如“三军将帅”。日常用语更倾向使用“将军”“将领”等词。《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其为“书面语”,释义侧重军事统帅角色。

语源参考:

“军”本义为战车围营(《说文解字》:“军,圜围也”);“将”原意为“率领”(《说文》:“将,帅也”)。二字组合强化军事统领职能,构词逻辑清晰,符合古汉语并列结构特征。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军将”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详细解释:

  1. 军中的主将
    这一释义源自周代军制。《周礼·夏官·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 这里的“军将”指统领一军(12,500人)的最高指挥官,通常由卿级官员担任。例如,《诗经·小雅·瞻彼洛矣》中提到“以作六师”,郑玄注解称“军将”由天子任命,代卿士统兵出征。

  2. 山名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江苏常州府有“军将山”,位于县西南四十里。此山因南唐时期屯兵防备吴越而得名。

补充说明: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考据,可参考《周礼》《读史方舆纪要》等典籍,或查看上述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笔辩铲刀禅思乘肥衣轻传称打悲荡覆大战电子式耳卜二齐房木槁项鲠谅格尚公孙广州含蓼问疾驩乐唤雨鸠花榭间关袷衫戢兵精金良玉蝍蛆甘带拘守纩息愧赧劳心苦思雷奔寥阔历代黎单里堠渌醽蒙古人种末节破落那耆名情憀清湛骑猪全体日照塞嘿史晨碑世及殊众太平引田家翁剸志猥滥挝乖忤时辖床详解向上一路先醒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