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末。指农历九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
“末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秋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九月,与“暮秋”“季秋”同义。这一时段标志着秋季即将结束,气候逐渐转凉,自然界进入丰收后的凋零期。
二、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时间节点,后逐渐衍生出比喻义,泛指事物接近尾声的状态(如“项目进入末秋阶段”)。
三、用法特点
四、相关扩展 在姓名学中,“末”有谦逊含义(如“谦将愿往”),“秋”象征成熟与收获,组合后隐含“丰收后的沉淀”之意,但此用法较少见。
末秋是指秋季即将结束,进入冬季的最后阶段,通常指11月下旬至12月初的时期。这时候天气逐渐寒冷,树叶渐渐凋零,寒意渐浓。
末秋的拆分部首是木、禾,它的拼音是mò qiū。它由6笔构成。
末秋的繁体字为末秋。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末秋可以写成朩⺁秋。古代汉字除了笔画形状的变化外,与现代汉字意思相同。
1. 这个城市的气候适合末秋旅游。
2. 在末秋的田野上,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落叶飘落的景象。
3. 感受末秋阳光的温暖,我想起了过去的美好回忆。
1. 末秋景色
2. 末秋寒风
3. 末秋夜晚
4. 末秋气息
5. 末秋街道
1. 晚秋
2. 深秋
3. 临冬
1. 初秋
2. 开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