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饷的意思、官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饷的解释

旧指政府发给军人等的薪饷。 老舍 《茶馆》第一幕:“ 英 法 联军烧了 圆明园 ,尊家吃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七:“这些狗皮们真丢人!平常吃官饷,到时候不顶事,白披了一身狗皮!”原注:“狗皮们,指保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饷是汉语历史词汇中表示官府发放的俸禄或军饷的专称,其核心含义为“由官方支付的薪金”。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由“官”与“饷”复合构成,其中“饷”特指供给的粮食或钱款,在明清文献中常见用于描述文武官员的法定收入。

从制度史角度考察,《中国历代官制》指出官饷包含三个层级:正俸(基本俸银)、养廉银(反腐败专项补贴)和禄米(实物工资)。其中九品官员年俸约33两白银,一品大员可达180两,该数据源自清代《户部则例》的法定标准。

在军事领域,《明史·兵志》记载边镇士兵月饷为“米一石,银五钱”,而戚继光《纪效新书》特别强调“截旷银”制度,即扣除缺员编制的饷银用于军队建设,这构成古代军饷管理的重要特征。

词汇演变方面,《近代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克扣官饷”“押运官饷”等历史短语,印证了该词在司法文书和民间话本中的广泛使用。1912年北洋政府实行西式薪俸制后,该词逐渐被“官俸”“薪金”等现代词汇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官饷”是一个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官饷(拼音:guān xiǎng,注音:ㄍㄨㄢ ㄒㄧㄤˇ)指旧时政府发放给军人、官吏等的薪饷。其核心含义是公家(如军队、官府)定期发放的薪资或钱粮,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常见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献中。


出处与用法

  1. 文学例证

    • 老舍《茶馆》第一幕提到:“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也有类似用法,讽刺某些人“吃官饷却不作为”的现象。
  2. 社会背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晚清至民国时期军警、官吏的薪资制度,例如“月饷”“关饷”等说法。


字义分解


相关扩展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茶馆》或相关近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别库冰澌鬓花不屠何剗剔乘虚而入词苑丛谈电气化貂参丢人动産干戾哽恧骅駵将毋建嗣检用椒瑛街垒嶻嶭矜释激贪肌体开花弹空乘苦味冷凄凄謰謱列宁装旄舞门选鸣跸弥永抹头木骨牛心拐孤怯惧轻敌清梦琼钑全宥宂滞缮録手背说兵机殊辙四夷馆馊饭搜岩采干宿处岁金田墅穨然外欲畏畏务虚无厓校察洗垢求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