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t]——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常和前面的“虽然”相呼应;先由“虽然”引出一层意思,后用“可是”一转,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当于“但是”
他虽然有病,可是仍继续工作
(2) [yet;however;nevertheless]∶然而
可是他错了
(3) [really;truly;indeed]∶真是;实在是
要论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杨朔《三千里江山》
(4) [in fact;the fact is]∶却是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
(5) [whether;whether or not;if]∶是否
[青蝇]却从鼻尖跑下,又用冷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鲁迅《野草》
(6) [or]∶还是
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
(1).犹言可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 子敬 可是先辈谁比?’ 谢 曰:‘ 阿敬 近撮 王 刘 之标。’”
(2).岂是。《西游记》第五八回:“﹝众神﹞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圣贤可是这样人讲的!”
(3).是否。 宋 杨万里 《过宝应县新开湖》诗之四:“渔家可是厌尘嚣?结屋园沙最尽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 钱麻子 ?”
(4).却是。 宋 杜旟 《蓦山溪》词:“春风如客,可是繁华主。”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
(5).还是。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
(6).真是;实在是。《红楼梦》第十六回:“可是屋里跑出青天来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要论人家 姚大叔 ,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7).但是。 茅盾 《陀螺》五:“虽然调子还是挺硬,可是斜瞪的眼光中却又充满了凄惶。” 老舍 《黑白李》:“遇上点事,他极想镇定,可是脸上还泄露出来。”
“可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转折连词,主要用法和含义如下:
表示前后分句之间的语义转折,相当于“但是”“然而”。例如:
在疑问句中可加强反问语气:
词语 | 语体色彩 | 转折强度 | 例句 |
---|---|---|---|
可是 | 中性偏口语 | 中等 | 我想帮忙,可是能力有限 |
但是 | 通用 | 较强 | 虽然贵,但是质量好 |
然而 | 书面语 | 最强 | 实验失败多次,然而他并未放弃 |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口语表达中“可是”“但是”可互换,正式文书建议多用“然而”“但是”。
《可是》是汉语词汇中常用的副词,用来表示一种转折关系或对前述事实表示不赞同或不满意。它常常用于表达对前面所说的情况或观点的反驳或否定。
《可是》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可”,拆分笔画为八画。
《可是》是一个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其中,“可”表示可以的意思,“是”表示是真实的意思。两个字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前述情况的真实性表示不满意或反驳。
《可是》在繁体字中写作「可是」。
古时候《可是》的写法有所变化,以简化字的形式出现。例如,魏晋时期写作「可耳」、唐代写作「可似」等。
1. 我很想去旅行,可是我没有时间。
2. 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可是我担心会有风险。
3. 昨天她答应来参加聚会,可是今天她却取消了。
可惜、可靠、可用、可能、可能性
但是、然而、不过、只是
同意、肯定、确实、无误
版舆巴俞北魏笔榻子草蔀唱名察微丞倅愁辛倒施刀子靶大炮大视大有作为隔靴搔痒官车诡杂故年古驿黑眼定心喝令环属会客角妓僬僚汲冢书遽央涝灾雷板冷然嘹乱鳞附论课缕言律斩缦胡缨谩天口没计奈何冥境扲掑乔声势罄乏清遐秦坑渠弥乳母山杏事过试水拴束殊勋通红土官外铄向来向用狎溺线粒体晓鼓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