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t]——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常和前面的“虽然”相呼应;先由“虽然”引出一层意思,后用“可是”一转,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当于“但是”
他虽然有病,可是仍继续工作
(2) [yet;however;nevertheless]∶然而
可是他错了
(3) [really;truly;indeed]∶真是;实在是
要论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杨朔《三千里江山》
(4) [in fact;the fact is]∶却是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
(5) [whether;whether or not;if]∶是否
[青蝇]却从鼻尖跑下,又用冷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鲁迅《野草》
(6) [or]∶还是
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
(1).犹言可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 子敬 可是先辈谁比?’ 谢 曰:‘ 阿敬 近撮 王 刘 之标。’”
(2).岂是。《西游记》第五八回:“﹝众神﹞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圣贤可是这样人讲的!”
(3).是否。 宋 杨万里 《过宝应县新开湖》诗之四:“渔家可是厌尘嚣?结屋园沙最尽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 钱麻子 ?”
(4).却是。 宋 杜旟 《蓦山溪》词:“春风如客,可是繁华主。”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
(5).还是。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
(6).真是;实在是。《红楼梦》第十六回:“可是屋里跑出青天来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要论人家 姚大叔 ,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7).但是。 茅盾 《陀螺》五:“虽然调子还是挺硬,可是斜瞪的眼光中却又充满了凄惶。” 老舍 《黑白李》:“遇上点事,他极想镇定,可是脸上还泄露出来。”
“可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和副词,其含义和用法丰富,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义:表示前后语义的转折或对立,相当于“但是”“然而”。
用法:连接分句或句子,后文内容与前文形成对比或修正前文观点。
例句:
他年纪小,可是懂得很多道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语法特点:
- 多用于口语,语气较“但是”更委婉。
- 可置于主语后(如“他虽然累,可是不休息”)或主语前(如“可是他不愿意”),后者强调转折意味。
核心义: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确实”“真的”。
用法: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多用于回应或反驳。
例句:
这可是我亲手做的,你尝尝看。(《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法特点:
- 常与“是”连用(如“可是”),强化主观态度。
- 多用于口语,表达说话人的确信或提醒。
可是 vs. 但是:
他想去(可是/但是)没时间。
(“可是”更自然,“但是”更强调客观限制)
可是 vs. 不过:
价格贵,不过质量很好。(轻微补充)
价格贵,可是质量一般。(明显对比)
释义:连词,表示转折;副词,加强肯定语气。
商务印书馆官网 (注:具体词条需查阅纸质版或授权数据库)
分析“可是”的转折与强调功能,区分口语与书面语差异。
对比“可是”“但是”“不过”的用法层级与语境分布。
“可是”的转折用法源于明清白话小说(如《红楼梦》),副词用法则在近代口语中逐渐固化。现代汉语中其口语化特征显著,成为日常交际的高频词。
“可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转折连词,主要用法和含义如下:
表示前后分句之间的语义转折,相当于“但是”“然而”。例如:
在疑问句中可加强反问语气:
词语 | 语体色彩 | 转折强度 | 例句 |
---|---|---|---|
可是 | 中性偏口语 | 中等 | 我想帮忙,可是能力有限 |
但是 | 通用 | 较强 | 虽然贵,但是质量好 |
然而 | 书面语 | 最强 | 实验失败多次,然而他并未放弃 |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口语表达中“可是”“但是”可互换,正式文书建议多用“然而”“但是”。
絣把冰语憯急残夜蝉冠豸绣蝉鬟鹑贲觕疏打么诃谠议盗源提溜放狂烦恼身风水干莫糕干更筹功効乖殊棍类哈密瓜恒准狠赳赳宏议銗筩混扰剪发被褐戒书禁饬静拱荆人衿契晋谒看守内阁两心连枝同气辽落凌遽六尚买复美国名义工资木车清兵起殇然且神媒失魂胆耍蛮水豹岁月如流岁租讨价田桑土宇瓦玉集糅武装小腆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