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鹄的意思、刻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鹄的解释

(1).喻仿效前贤。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鹄"一词源于成语"刻鹄类鹜",其核心含义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作为这个成语的一部分,表达特定的比喻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字面意思与核心比喻义

    • 刻:雕刻。
    • 鹄:天鹅。
    • 类:类似,像。
    • 鹜:野鸭。
    • 整个成语"刻鹄类鹜"的字面意思是:想雕刻一只天鹅,结果却刻得像只野鸭。
    • 比喻义:比喻模仿或效仿虽然不够逼真,但还近似,有其可取之处;也常引申为模仿的效果虽然不完美,但大体相似,聊胜于无。它强调模仿的对象(鹄/天鹅)是好的、高标准的,而模仿的结果(鹜/野鸭)虽不及原物精美,但也算有其形态,不至于完全失败。
  2.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在《诫兄子严敦书》中写道:“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马援用此语告诫侄子们,学习敦厚谨慎的龙伯高,即使学不到家,至少还能成为一个谨慎的人(刻鹄不成尚类鹜);而如果学豪侠好义的杜季良学不好,就容易变成轻浮浪荡的人(画虎不成反类狗)。
  3. 用法与语境

    • "刻鹄"本身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使用,其意义完全蕴含在"刻鹄类鹜"这个成语中。
    • 该成语在使用时,通常带有一定的宽容或勉励意味,表示即使模仿得不够完美,也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效果,比完全不模仿或模仿得完全走样(如"画虎类犬")要好。它常用于鼓励学习、模仿时不必过分追求一步到位,或评价模仿作品虽不完美但尚可接受。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刻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层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仿效前贤
    指效法前人的优秀品质或成就,带有积极的学习意图。例如唐代卢照邻《释疾文》中“刻鵠初成”即表达了对前人成就的模仿。宋代秦观也曾用此词自谦,表示对前辈的敬仰(如“叹刻鵠之未成”)。

  2.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强调模仿不当反而失败,含贬义。如《西游记》第三十七回提到“画虎刻鵠”,比喻本想效仿他人却导致糟糕结果。此意常与“画虎不成反类犬”连用,警示好高骛远的风险。


二、相关成语与典故


使用场景

总结来看,“刻鹄”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既可表达对前人的尊崇,也可警示不当效仿的弊端。

别人正在浏览...

宾待布气茶食捵入串讲刺世打顺风锣电站地平天成对不住芳名泛灧扶揑狗逮老鼠还付害人虫河皷后拥前呼恚碍户邑嘉歆嫁枣寖骄剂信孔懋溃延睏睡揽詧连泗纸辽朗列刹临莅六说白道面命迷人眼目跑堂破铜烂铁铺调乾点七死弱土桑琅琅少数民族沙灾尸柩爽节祀典私念送鈎谇骂太仓稊米往轨往述无述镶配小黠大痴邪僞西光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