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鹄的意思、刻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鹄的解釋

(1).喻仿效前賢。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既而屠龍適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歎刻鵠之未成,念攀鴻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诏聘太真》:“掩書俯幾憶平生,刻鵠初成,畫虎還成。”參見“ 刻鵠類鶩 ”。

(2).謂弄巧成拙,適得其反。《西遊記》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卻不是畫虎刻鵠也?”參見“ 刻鵠類鶩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鹄"一詞源于成語"刻鹄類鹜",其核心含義并非獨立存在,而是作為這個成語的一部分,表達特定的比喻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字面意思與核心比喻義

    • 刻:雕刻。
    • 鹄:天鵝。
    • 類:類似,像。
    • 鹜:野鴨。
    • 整個成語"刻鹄類鹜"的字面意思是:想雕刻一隻天鵝,結果卻刻得像隻野鴨。
    • 比喻義:比喻模仿或效仿雖然不夠逼真,但還近似,有其可取之處;也常引申為模仿的效果雖然不完美,但大體相似,聊勝于無。它強調模仿的對象(鹄/天鵝)是好的、高标準的,而模仿的結果(鹜/野鴨)雖不及原物精美,但也算有其形态,不至于完全失敗。
  2.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最早見于南朝宋·範晔的《後漢書·馬援傳》。馬援在《誡兄子嚴敦書》中寫道:“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鹄不成尚類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馬援用此語告誡侄子們,學習敦厚謹慎的龍伯高,即使學不到家,至少還能成為一個謹慎的人(刻鹄不成尚類鹜);而如果學豪俠好義的杜季良學不好,就容易變成輕浮浪蕩的人(畫虎不成反類狗)。
  3. 用法與語境

    • "刻鹄"本身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其意義完全蘊含在"刻鹄類鹜"這個成語中。
    • 該成語在使用時,通常帶有一定的寬容或勉勵意味,表示即使模仿得不夠完美,也達到了某種程度的效果,比完全不模仿或模仿得完全走樣(如"畫虎類犬")要好。它常用于鼓勵學習、模仿時不必過分追求一步到位,或評價模仿作品雖不完美但尚可接受。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刻鹄”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仿效前賢
    指效法前人的優秀品質或成就,帶有積極的學習意圖。例如唐代盧照鄰《釋疾文》中“刻鵠初成”即表達了對前人成就的模仿。宋代秦觀也曾用此詞自謙,表示對前輩的敬仰(如“歎刻鵠之未成”)。

  2. 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強調模仿不當反而失敗,含貶義。如《西遊記》第三十七回提到“畫虎刻鵠”,比喻本想效仿他人卻導緻糟糕結果。此意常與“畫虎不成反類犬”連用,警示好高骛遠的風險。


二、相關成語與典故


使用場景

總結來看,“刻鹄”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既可表達對前人的尊崇,也可警示不當效仿的弊端。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生服業白翰八十四調不付能長發顫凜秤衡陳力列丑人多作怪春花秋月對象和揉河役烘然皇權扈扈火耘踐律蹈禮藉稿絜己衿靈刊木狼嗥鬼叫冷食連鼇僚佐盲瞀棉手悶子明上明蚤南能北秀恁約沛發僻安偏差剽聞飄逸前緣訖了輕朱棄投塞咎三過其門而不入羶行沈審十二月衰孄絲帛祀天膆子讨彩讨核同聲翻譯推擠讬乘文母無所顧憚舷梯小升謝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