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述的意思、无述的详细解释
无述的解释
无可称道;无人称道。《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朱熹 集注:“述犹称也。”《汉书·成帝纪》:“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
词语分解
- 无的解释 无 (無) ú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有 笔画数:; 部首
- 述的解释 述 ù 讲话,陈说,叙述。述评。描述。论述。综述。述职。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顺行:“报我不述”。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无述"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未被单独收录为词条。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语素"无"和"述"的本义及结合方式来理解:
-
核心含义:
- 没有记载;没有陈述。 这是最直接的含义。"无"表示否定,"述"指记述、陈述、讲述。组合起来意指某事物未被文字记录或口头传达。例如:"其事湮灭,史册无述"(这件事已经湮灭,史书上没有记载)。
- 无法描述;难以言说。 在特定语境下,"无述"可以引申为某种状态、情感或事物过于精微、玄妙或复杂,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充分描述或表达。例如:"此中真意,妙不可言,实乃无述"(其中的真意,美妙得无法言说,实在是无法描述)。
-
语素解析:
- 无 (wú): 动词,表示"没有"、"不存在"。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否定词之一。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无"的释义。
- 述 (shù): 动词,本义为遵循、依照,引申为记述、陈述、讲述、叙述。来源:《说文解字》释"述"为"循也";《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述"有"记述"、"陈述"等义项。
-
使用语境:
"无述"主要用于书面语,特别是文言色彩较浓的语境中,如古典文学、历史文献、哲学论述或仿古的现代文章中。它强调的是一种"缺失"的状态——要么是客观记载的缺失,要么是主观表达能力的局限。
-
与相关词的区别:
- "未述": 侧重于"尚未"陈述或记载,暗示未来可能有。
- "不述": 侧重于主观上"不去"陈述或记载。
- "无述": 侧重于客观上"不存在"陈述或记载的状态,或者强调"无法"描述的特性。
"无述"意指没有记载、没有陈述,或引申为无法描述、难以言说。它是一个由否定词"无"和动词"述"组合而成的文言词汇,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或历史记录的缺失。由于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广泛收录为独立词条,其释义主要依据语素分析和古典文献用例。
参考来源: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无"和"述"的释义提供了核心语素依据。 (注:此为权威工具书,但无在线公开链接提供具体页面。)
- 《说文解字》(许慎):提供了"述"字的本义解释。 (注:古籍,无直接在线链接对应具体词条解释。)
- 古典文献用例:如史书、文集等,是理解"无述"实际运用的关键语境。 (注:需具体文献支撑,此处为泛指。)
网络扩展解释
“无述”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
本义
指“无可称道;无人称道”,强调没有值得称赞或传扬的成就或事迹。例如《论语·宪问》中“长而无述焉”即批评人一生缺乏建树。
-
延伸理解
- 表达障碍:部分文献(如)提到其可引申为“无法用言语描述”,例如《韩非子》故事中用“无述”表示难以言说的才能。
- 现代用法:当代语境中偶见“未作叙述”的含义,如“现象无述”指未被详细记录或说明,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存疑。
二、典故与出处
- 《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朱熹注解“述”为“称”,即无值得称道之处。
- 《汉书·成帝纪》:“学者无述焉”强调学术上缺乏可传承的贡献。
三、结构解析
- 字义拆分
“无”表否定;“述”原指陈述、传述,后衍生出“称道”含义。组合后强调“没有可陈述的成就”或“无人传颂”。
四、使用建议
古典文献中需严格按“无可称道”理解;现代语境若作“未叙述”使用时,建议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誖逆蚕箪敕答酬地床下安床辍舂登栖吊伤雕筵对捍扶挮附翼攀鳞隔句对革图易虑狗拿耗子姑妹衡梁痕痕和尚稻毁撤或然间脑疾驰齎奉金墀金闺玉堂缉缀诀脉掘閲快利愧悦冷嘲热駡怜才亮察灵境螺山石明懋囊匣如洗庖羲烹和鹏游蝶梦毗沙门壤末阮家会三更半夜善诱生驹剩醉沈略事对岁熟孙让同辙徒拥虚名洼窞闻悉贤功仙属显文翛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