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平天成的意思、地平天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平天成的解释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孔 传:“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 禹 陈九功而叹美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列作司空,地平天成,阴阳不忒。”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地平天成,含生阜熙,文同轨通,表里釐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二五·押字》:“国朝押字之製,虽未必名,而上下多用一画,盖取地平天成之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地平天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和文化内涵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原意
    原指大禹治水成功后,天地安定、万物得以有序生长。其中“平”和“成”分别表示治理安定与成功完成。
  2. 现代比喻
    现多引申为一切安排妥帖、万事顺利,形容事物达到和谐圆满的状态。

二、出处与典故

三、文化内涵

该成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事和谐统一”的追求,既是对大禹功绩的赞颂,也寄托了社会安定、风调雨顺的理想愿景。

四、近义词对比

五、用法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或神话故事,可参考《尚书》原文或相关历史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地平天成(dì píng tiān chéng)即指天地交接处平坦无阻,形容景物壮美景色开阔的意境。字词“地平天成”的拆分部首是“地”和“天”,其中“地”字的部首是“土”,“天”字的部首是“大”。拆分笔画来看,“地”字有5画,“平”字有5画,“天”字有4画,“成”字有6画。 《地平天成》一词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庄子·逍遥游》,意为天地间没有任何障碍,坦平广阔。在繁体字中,一般也写作「地平天成」。 古时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地」字的写法较为简化,没有现代的横折和竖折,而是以一条横线为主体,撇写在横线的下方;「成」字的写法类似现代写法的「士」字,上面是三点代替的撇,下面一个斜直线代替的点。如今,这些简化字已经不再使用了。 一些例句中常出现“地平天成”,例如:“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辽阔无垠的大地,天宇广阔,视野地平天成。”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地势开阔,天空辽阔的风景。 与“地平天成”相关的组词有“平地”、“天地”等,而与其意境相似的近义词有“天高地迥”、“天与地”,相反的反义词则可以是“险峻”、“狭窄”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