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经皆史的意思、六经皆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经皆史的解释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 中国 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 元 郝经 , 清 袁枚 亦主此说,至 章学诚 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 夏 、 商 、 周 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 龚自珍 、 章炳麟 亦倡此说。参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六经皆史”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命题,主张儒家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本质上是历史文献,而非单纯承载圣人教义的典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内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系统提出“六经皆史”,认为六经是夏、商、周三代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即“先王之政典”。他强调六经源于古代官方的档案(如政令、制度),是“史”的载体,而非圣人刻意创作的道德训诫。例如,《尚书》记录政事,《春秋》编年记事,均具有史书性质。

二、思想源流与发展

  1. 早期萌芽:隋代王通提出《书》《诗》《春秋》“同出于史”,唐代刘知几将《尚书》《春秋》归为史书类别。
  2. 系统化理论:元代郝经首倡“六经皆史”,清代袁枚支持此说,但章学诚通过《文史通义》将其发展为完整体系。
  3. 近代延伸:章太炎继承该观点,提出“经者古史,史即新经”,进一步消解经学神圣性,推动经典历史化。

三、学术意义

四、争议与辨析

部分文献(如)将“六经皆史”解释为“学问渊博”,实为误解。该命题本质是学术史观,强调经典的历史属性,而非形容个人学识。

“六经皆史”重构了经史关系,标志着中国古代学术从经学中心向史学实证的转向,对近代学术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六经皆史》的意思

《六经皆史》是指中国古代的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和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的合称。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六经皆史》的拆分部首是:“八日竹皮又。”

命名的八字,意为“古”;

日字,意为“时间”;

竹字,意为“各种不同的声音”;

皮字,意为“书”;

又字,意为“再次”。

六经皆史共有12画。

来源

《六经皆史》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古籍《太平御览》中。在该书之后,《六经皆史》逐渐成为广为人知的术语。

繁体

繁体写法为《六經皆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略有不同。例如,《礼记》古时候的写法为《禮記》。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一些字形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例句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六经皆史》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组词

六经、皆、史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

近义词

六经典籍、古代典籍、古文献

反义词

现代文献、近现代文献、当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绷脸边加布水不扎草寝擦脂抹粉赤棠楚痛藂林从命得休便休地狭人稠敌饮东村女芳馨封陲佛婆扶摇官级关圣贤贵胤鹤楚缓醒君大夫隽巧哰哰唔唔类乎连中马蜂内文案鸟惊鱼溃攀附骈比片茶披款墙岸前虑棋布星罗切磋琢磨轻怠穷郊扰化鋭将瑞英帘山奥山池石器甩车衰亡伺窥诵习调唇通鄽王市卫生局温陶吾生下坂走丸虾蟇车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