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险易的意思、险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险易的解释

(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韩康伯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陆德明 释文引 京房 曰:“险,恶也;易,善也。”

(2).险阻与平坦。《吴子·治兵》:“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备载。”

(3).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李善 注:“险易,喻治乱也。” 宋 司马光 《太行》诗:“险易曾何变,兴亡只可哀。”

(4).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险易”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多重解释,主要涵盖以下四类:

一、基本释义

  1. 吉凶
    指事物发展的好坏或祸福。这一含义源自《易经·繫辞上》“卦有小大,辞有险易”,意指卦象和卦辞中隐含着吉凶的预示。

  2. 险阻与平坦
    多用于描述地形或局势的艰险与平顺。例如《吴子·治兵》中提到“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强调对地形难易的掌握。

  3. 治乱
    引申为社会的安定与动荡。如《文选·班固〈东都赋〉》中用“险易”比喻国家的治理状况。

  4. 艰难困厄
    特指个人或群体经历的艰难处境。例如《尹文子·大道下》中“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指经历困境后仍能保持国家稳固。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建议需要深入理解时,可参考《易经》《史记》等原文用例,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险易的意思

险易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事情的风险程度高或低。它用于描述一个行动、决策或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险易也可以指一个事物的困难程度或难易程度。

部首和笔画

险字的部首是阜(fù),共7画。

来源

险字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咸”(xián),表示危险和艰难困苦。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车)在旁,表示危险和困难与运输和旅行相关。

繁体

险字的繁体是「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险字的写法为「臣」与「巛」的组合。其中,「臣」表示奔波困苦,「巛」表示溪流,暗示波涛汹涌。

例句

1. 这次考试很险易,我觉得我能够轻松应对。

2. 登上这座险易的山峰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组词

1. 险情:形容危险的情况或局势。

2. 险境:指陷入困境或危险的处境。

3. 险峻:形容山势陡峭、困难险恶。

近义词

1. 危险:指可能导致伤害、损失或危害的情况。与险易意思相近,但更强调程度的严重性。

2. 艰险:形容事情困难且危险。

反义词

1. 安全:指没有危险或风险的情况。

2. 容易:指事物不困难或不费力的程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