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恐。《漢書·陳湯傳》:“斬 郅支 之首,縣旌萬裡之外……萬吏慴伏,莫不懼震。”
“懼震”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jù zhèn,注音為ㄐㄩˋ ㄓㄣˋ。
基本釋義
意為驚恐,指因恐懼、震驚而産生的不安情緒。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漢書·陳湯傳》:“斬郅支之首,縣旌萬裡之外……萬吏慴伏,莫不懼震。”。此句描述将士因震懾而恐懼的狀态。
用法與語境
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中,強調因外界強烈沖擊(如權威、武力等)引發的心理震動。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震懾”“驚懼”等,與“震撼人心”“醒聩震聾”等成語有語義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漢書》原文背景或相關詞語的演變,可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
懼震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懼”和“震”兩個字組成。
懼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9。懼字的拆分部首是木,意為怕、害怕、畏懼。
震的部首是雨,總筆畫數為10。震字的拆分部首是阝,意為地動、顫動。
懼震源于古代傳說中的鬼神之名,稱為“懼震曰鬼”。
懼震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懼震」。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懼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常被畫作兩個相當于“卧”的形狀,表示心中的恐懼和憂愁。震的字形則與現代寫法大緻相同。
例句:
1. 當聽到那突然的懼震聲時,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
2. 震雷聲經過沃土,引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懼震。
組詞:懼怕、恐懼、懼怕、震動、震驚、震撼。
近義詞:害怕、恐懼、畏懼。
反義詞:勇敢、大膽、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