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诫、教育。《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谓下羣吏。教之皆无常饮酒。”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备列祖宗之书,愿垂戒励之詔。遂申誥教,颇用殷勤。”参见“ 誥毖 ”。
诰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由“诰”与“教”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化背景理解:
一、核心释义
指帝王或尊长以书面形式(诰书)发布的训诫与教化。
二者结合后,特指通过正式文告形式进行的权威性教化行为,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家族训示。
二、历史语境中的运用
三、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但在研究古籍、历史文献时仍具价值,其精神内核可理解为权威性的道德训导,区别于普通教育(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类于“古代教化用语”。
参考资料
“诰教”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ào jiào,其核心含义为告诫、教育,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具有权威性的教导意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诰教”由“诰”与“教”组成:
《尚书·酒诰》
文中提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据孔颖达注解,“小子”指百姓子孙或下级官吏,意为文王告诫他们不可沉溺于饮酒。
唐代元稹《戒励风俗德音》
文中使用“遂申诰教,颇用殷勤”,表明通过诰教形式强调对风俗的规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教育制度或《尚书》相关内容,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词典来源(如汉典、沪江词典)。
安坦班剥半截不知所以参纂襜褕尺郭驰羡重叠淡古等宜东又不着,西又不着独迈铎舌发轿烦愁反哭反浪费发宪布令赗马佛耳草高度隔靴爬痒攻没颃颡黑册子环眺划拳虎头公见小暗大枷鏁进动来回来去蜡沈流沉嫠忧龙马龙须菜骡子露辋迈景俛伏猕猴梨南栈道猱援偏出凄紧青冥姿祏主苏白踏坏筒簟桐杖颓荒頽巧弯曲幄席兀岸宵烟斜角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