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潜休隐德的意思、潜休隐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潜休隐德的解释

隐藏美德。 明 方孝孺 《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潜休隐德,见称於圣主,而大白於四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潜休隐德(qián xiū yǐn dé)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将美德善行隐藏起来,不刻意显露于人前,强调品德的谦逊与内敛。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意为“隐藏、深藏”。《说文解字》释为“涉水也”,引申为暗中积累(如“潜移默化”)。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

  2. 古义指“美好、吉庆”,此处引申为“美德”。《尔雅·释诂》载:“休,美也。”

    来源:《尔雅》(中国最早词典)

  3. 即“隐蔽、不显露”,如《论语》中“隐居以求其志”。

    来源:《论语·季氏》

  4. 指“道德、品行”,《广雅》释为“得也”,强调内在修养。

    来源:《广雅·释诂三》

整体释义:指不张扬自身美德,以谦卑姿态践行善行,体现中国传统“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


二、文献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最早见于史书对隐士的记载:

《后汉书·逸民列传》:

“潜休隐德之士,耻闻禅代,终身不仕。”

描述隐士拒绝出仕新朝,以隐居保全高尚节操。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文化内涵

  1. 儒家伦理的体现

    契合《中庸》“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强调内敛修养。

    来源:《礼记·中庸》

  2. 道家思想的呼应

    《道德经》主张“光而不耀”(光芒内敛),与“潜休隐德”精神相通。

    来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四、现代应用

多用于赞颂低调行善、不慕名利的行为,如:

“他捐款千万却匿名,可谓潜休隐德。”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潜休隐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qián xiū yǐn d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人在表面上看似平凡无奇,但内心深藏才干和高尚品德。该成语强调不张扬、低调内敛的品质,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普通却内在卓越的人。


2.结构解析


3.出处与典故

出自明代方孝孺的《宋氏为善堂记》:“推荣二代,潜休隐德,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此句意为:某人因隐藏美德而被圣主称赞,最终德行广为人知。


4.使用场景


5.近义词


这个成语既有历史典故支撑,又富含文化意蕴,常用于褒扬谦逊低调的品德。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伏宝命边虑别散宾旅材资仓皇无措残脱尺二冤家刺察打瞌睡跕坠風禮奉书酚酞覆帱管当国礼何期涸辙枷警鸡舌香军工匡定苦海来萃蹓跶禄仕马乾甿心摩跌抹一鼻子灰木强南陌逆害陪奁皮带扑复千里足嗓癀上丁上爻石殿誓证食卓水镖孰谏司史隼旆损有余补不足外昏涡旋五孝无以塞责乡饮酒礼嚣埃小公务员校士下田缬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