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帛加璧的意思、束帛加璧的详细解释
束帛加璧的解释
束帛之上又加玉璧。古代表示贵重的礼物。《礼记·礼器》:“束帛加璧,尊德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惠王 欲以卿相位待之, 髡 因谢去。於是送以安车驾駟,束帛加璧,黄金百鎰。”《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 鲁申公 。”
词语分解
- 束帛的解释 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易·贲》:“束帛戔戔。”《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汉 郑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 贾公彦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
- 璧的解释 璧 ì 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 美玉的通称:璧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璧日(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璧月。 笔画数:; 部首:玉;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束帛加璧”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贵重献礼形式,由“束帛”与“璧”两种礼器组合而成。根据《周礼》《仪礼》等典籍记载,“束帛”指五匹丝帛捆扎为礼束,象征财富与敬献诚意;“璧”为环形玉器,代表天地通灵与尊贵身份。二者叠加使用,常见于祭祀、会盟、册封等重大场合,体现古代“以玉比德”“礼以财表”的文化内涵。
该仪制包含三重文化意涵:
- 礼制等级:周代规定,束帛加璧为诸侯朝觐天子或诸侯间盟誓所用,《礼记·礼器》载“束帛加璧,尊德也”,强调礼器规格与身份匹配;
- 政治象征:《左传·襄公三十年》记晋侯赐子产“束帛加璧”,玉璧喻指权力信物,丝帛表征物质赏赐,二者共同构成古代封赏制度的核心元素;
- 哲学映射:玉璧圆形象征“天道”,束帛方整暗合“地道”,符合《周易》“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礼器设计中的哲学思辨。
该典故在《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第8卷中有专条释义,相关礼制考据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十三经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束帛加璧”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束帛:指五匹捆成一束的丝织品(帛),是古代聘问或馈赠的常见礼物。
- 加璧:在束帛之上再添加玉璧(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象征极高的尊崇和礼遇。
- 整体含义:形容古代最贵重的礼物,常用于聘请贤士、表达敬意或重要礼仪场合。
出处与用法
-
文献记载:
- 最早见于《礼记·礼器》:“束帛加璧,尊德也”,强调以贵重礼物尊崇德行。
-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武帝“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指以厚礼聘请贤人。
-
语法功能:
- 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多用于书面语,如“束帛加璧,黄金百镒”。
历史背景与象征
- 束帛:五匹帛为一束,代表礼制中的规范数量。
- 玉璧:古代玉器象征权力、德行和祥瑞,叠加于帛上,体现对受礼者的极致尊重。
- 应用场景:常见于帝王聘贤、诸侯交往或重大祭祀活动,如《汉书》记载汉武帝用此礼迎接申公。
现代延伸
如今该成语多用于形容极其隆重的礼节或馈赠,常见于历史文献解析或文学作品中,如:“束帛加璧的聘礼,展现了古人对贤才的渴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接龙或例句,可参考《史记》《礼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所白报炳炳麟麟壁蟢波义耳定律不法古不修今怊怊朝元称意花车鞅笞诟愁眉不展诞灵东床娇婿反扑饭腥伏泉附着钩揣寡悔关繻国职鹤唱河清海宴轰隆隆红衲袄花馆胡桃降厘金鲫进展酒晕妆际限恺歌叩阍款谢拦约流户礼闱隆备挠志懦衷翩翩起舞平当七损八益绕弯子热熬翻饼少君蛥蚗十二巫峰女史例施皮茨树肤束景私科子嘽唌天资雄厚通籍外勤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