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包胥的意思、包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包胥的解释

即 申包胥 , 春秋 时 楚国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吴国 用 伍子胥 计攻破 楚国 ,他到 秦国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国 发兵救 楚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子之言,则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员 ,不当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二:“精卫有冤填潮海, 包胥 无泪哭 秦 庭。” 清 蒋士铨 《桂枝霜·完忠》:“始而学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称帝。”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击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师独洒 包胥 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包胥”即指申包胥,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以忠义著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1.历史背景与身份

申包胥是楚国大夫,生活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06年,吴国采用伍子胥的计策攻破楚国都城,楚国濒临灭亡。申包胥作为忠臣,主动前往秦国求援。

2.“秦庭之哭”的典故

3.词义延伸

“包胥”一词在后世文学中多用于代指忠义之士或绝境求援的行为。例如《三国志》提到“包胥致命于伍员”,强调其忠义精神。

4.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定公四年》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包胥》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资政奇才,他以忠诚聪明而著称。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包括在团体中并具有很高地位的人物;另一种是泛指有智慧、聪明才智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包胥》的部首是“勹”(勹为右且封口),总计有11个笔画。 来源:《包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主要来源于古代的战国时期。据说包胥是越国人,他为了复仇夺取了吴国的权力,并在吴国做出了许多贡献,被封为“泽乡令”(地方官职)。他智勇过人,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传为美谈。 繁体:《包胥》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包胥”。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包胥》一词的基本形状并未变化,仍然是“包胥”。 例句:1. 他是聪明绝顶的包胥,在团队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2. 包胥的智谋使得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困难。 组词: 包胥的组词主要是由其他字和词组成的,例如:包容、胥望、包团等。 近义词:聪明、智者、机智、明智等。 反义词:愚笨、无知、迟钝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