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具造的意思、具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具造的解释

《书·吕刑》:“两造具备”。 孔 传:“造,至也。两至具备,则众狱官共听其入五刑之辟。”后谓备办诉状为“具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 晟 不服,﹝ 庄公子 ﹞遂嗾从人折箠笞之,垂毙,乃去。 杲 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具造"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详尽陈述/具体说明

    指完整、细致地叙述或说明某件事的原委、细节。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该词条,释义为“详细陈述”。

    用例:

    《朱子语类·卷十五》:“学者须是逐一理会,具造其理。”

    (学者需逐一理解,详尽阐明其中道理。)

  2. 全部实现/完成

    强调将计划或意图完整地付诸实践,达到预期结果。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具”为“完备”,“造”为“成就”,组合引申为“全面达成”。

    用例:

    明代《醒世恒言》:“若得具造此愿,功德无量。”

    (若能完全实现此心愿,便是极大功德。)


二、古籍典型用例


三、补充说明

“具造”属文言复合词,由“具”(完备)与“造”(达成/陈述)组合而成,多用于古代公文、学术论述及经典注释中,强调系统性与完整性。现代汉语中已被“详细说明”“完整实现”等短语替代,仅存于古籍研究与特定仿古语境。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朱子语类》(中华书局)
  4.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文史通义》(中华书局叶瑛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具造”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文献和用法区分:

  1. 古典法律术语
    源自《尚书·吕刑》中“两造具备”,指诉讼双方到庭并备齐诉状。孔安国注解“造”为“至”,即双方到场后,由众狱官共同审理案件。此用法在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文献中仍有体现。

  2. 现代引申义(存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具备才能或条件”,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现代引申。例如造句:“他具造了完成项目的所有能力。”

注意:在古籍研究中应以第一种解释为主;现代使用第二种含义时需谨慎,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尚书》注疏或法学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枹鼓碑工辩斥冰栗逼喻不得已而为之倡人雌劣丹扆达眼度料遁世无闷斐美弗弗簠簋不修噶隆干凈土衡道翬甍街面上井疆金花诰霁夕考点连任邻敌力能扛鼎拢撚露斯噜嗦麻线道每当没底没添货蒙混过关绵顿免刑蹑蹻担簦频度评薄颇奈遣制毬寒葺治却后仁姑土候屯泰鸵鸟政策吐食玩常王烈王之涣万绪千头危弦五凤楼无一可小计枭县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