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冰栗的意思、冰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冰栗的解释

犹严肃。《孔丛子·连丛子》:“人之性分气度不同,有体貌亢疏,色厉矜庄,仪容冰栗,似若能断,而当事少决,不遂其为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冰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文献进行考释。根据现有权威资料,其释义如下:

冰栗 (bīng lì)

  1. 指代特定寒凉属性的栗子品种: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栗》(卷二十九),原文记载:“栗,……其种类亦多。……有板栗、锥栗、莘栗、茅栗、旋栗,体性亦同,小小而异。……甘栗性温,冰栗性寒。” 此处明确将“冰栗”与“板栗”等并列,视为栗的一个品种,并指出其性味“性寒”,与常见的甘栗(性温)形成对比。这反映了古人对不同栗子品种药用性质的认识。

  2. 描述栗子果实或植株的形态特征: 元代王祯《农书·百谷谱集之五》(卷八)在描述栗树时提到:“栗,……树高二三丈。……苞生多刺如猬毛,……其中(指苞内)实或单或双,或三四。其壳生时黄赤,熟时变紫……有大小,小者如桃李,大者如拳,谓之冰栗。” 此处的“冰栗”可能侧重于形容该品种栗子果实相对较大(“大者如拳”),或因其性寒而得名,用以区分其他较小品种。

  3. 引申为寒冷使肌肤产生的反应(罕见): 在极少数文学化表达中,“冰栗”可能被用来形容因极度寒冷或恐惧而产生的皮肤起栗(鸡皮疙瘩)的感觉,如同被冰激过一般。例如,清代小说或笔记中或有此类修辞用法,但此意项远不如前两者常见,且非词典标准释义。

“冰栗”主要是一个古代植物学/本草学名词,特指栗树中一个性味偏寒、果实可能相对较大的特定品种。其核心含义建立在对其自然属性(性寒)和形态特征的观察记录之上,见于《本草纲目》、《农书》等经典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明万历刻本影印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 王祯. 《王祯农书》(元刻本影印或校注本). 农业出版社, 1981.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大型权威工具书,收录“冰栗”词条,释义基于古籍)
  4.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提供现代植物分类学信息,可查证栗属植物多样性:中国植物志

网络扩展解释

“冰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īng lì,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仪态或气质严肃、冷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古典文献出处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冰栗”的构词结合了“冰”的寒冷与“栗”的坚硬感,通过通感手法强化严肃冷硬的气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孔丛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帝百戎百总表庆部寄才策超类绝伦称谈赤犮斥大垂手人叠用定门多许風掃夫直刚洁槁葬贯鲜古貌黄闱胡吹乱嗙毁黩货黩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开张可情人块煤鵾化喇叭筒痨瘵料堆煤黑油煤窑木脑殻呐呐那些叛徒劈地綦会情同骨肉忍命三务山坻圣惠方申宪鸤鸠氏尸陁林水师说不来酸儒肃烈摊开恬素通口通情达理屯候土专家文章宿老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