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力能扛鼎的意思、力能扛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力能扛鼎的解释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成语解释:力能扛鼎(拼音:lì néng gāng dǐng)形容人力气极大,能举起沉重的鼎,后也比喻笔力雄健或气势宏大。


详细释义: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力气极大,可双手举起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青铜器,象征权力或祭祀用具)。引申为文笔、艺术创作等具有雄浑厚重的风格。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的勇武形象成为该成语的典型代表。

  3. 用法与语境

    • 词性: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褒义语境。
    • 适用范围:既可形容体力过人(如武将、壮士),也可比喻文学、书画的磅礴气势(如清代顾复评米芾画作“虎儿笔力能扛鼎”)。
  4. 读音注意
    “扛”在此读作gāng(非“káng”),特指双手举重物。

  5. 近义与扩展
    近义词如“拔山扛鼎”,反义词如“手无缚鸡之力”。其比喻义常用于艺术评论,强调作品力度与气魄。


示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接龙,可参考来源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力能扛鼎的意思

《力能扛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能够承担重任、勇于担当、有很强的能力和才干。它是用来赞美那些能够承担困难和压力,且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力能扛鼎》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力、木、手,共三个部首。同时,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

《力能扛鼎》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位英雄人物。据说,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力士名叫关羽,他是刘备的忠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之一。关羽被尊称为“武圣”,他的力量和胆识在历史上备受称颂。扛鼎则是用来象征《力能扛鼎》这个成语的内涵,表达了关羽无所不能的勇武之气。

繁体字

《力能扛鼎》这个成语的繁体字为「力能扛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写法中,力可能是「力」,扛可写作「摃」,鼎可能是「釘」或「鑊」。然而,汉字的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如今我们使用的写法为「力能扛鼎」。

例句

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常常被人们称为力能扛鼎。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力行、力战、力保、力透纸背。

近义词:勇往直前、大智若愚、勇者无惧。

反义词:无能为力、胆小如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