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治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奉国何曾睡,葺治无人醉。” 宋 岳飞 《奏条具襄阳随郢三郡防守状》:“臣收復到 襄阳 、 随 、 郢 三州,即时逐急,权行差官葺治州事。”
(2).整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耶律楚材》:“未几,掘得碣石,则 楚材 墓也,虽稍为葺治,闻壙中他物散去多矣。”
(3).修建。 清 恽敬 《陈白沙先生祠堂记》:“ 贞节堂 、 碧6*玉6*楼 名皆始於先生,其宇则子孙所葺治也。”
(4).置办。 朱彭寿 《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四:“因奉命交余三百金,葺治三公棺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葺治汉语 快速查询。
“葺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ì zhì,注音符号为ㄑㄧˋ ㄓˋ。根据多个词典解释,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指对国家、地区或事务的管理和整顿。
例句:
强调对具体事物的修整或整顿。
例句:
多指对建筑或设施的修缮、建造。
例句:
指对物品的购置或准备,但这一义项用例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果需要更详细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相关词典条目(如、3、6)。
《葺治》是一个汉字词汇,其意思是修补、整治、维护。该词常用于指修理受损的地面、屋顶、道路或其他建筑结构。
《葺治》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艹”(草字头部首),右边是“治”(病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葺治》的来源较为明确,其中,“葺”原本是古代汉字中用来拼写“堪舆”的字,意为测定地理风水。而“堪”的本义是“剪修”,因此,“葺”逐渐演变为修理和整治的含义。而“治”表示治理、管理。目前,台湾和香港地区人们使用的是繁体字“薺治”,即在“葺”字中加入了一个“艸”部首,使其更加繁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往往比较繁琐,与现代汉字书写有较大差别。《葺治》的古汉字写法可以用图片表述如下:
1. 他请了专业的维修队来葺治屋顶的漏水问题。
2. 这段路面已经坑洼不堪,急需葺治。
1. 修葺:修理和整治。
2. 葺补:修复和弥补。
3. 翻葺:翻修和维护。
1. 修缮:修补和整修。
2. 翻新:重新修理和翻修。
3. 维护:保养和养护。
1. 破坏:损害和毁坏。
2. 摧毁:拆除和毁灭。
3. 遗弃:放弃和抛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