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枹鼓的意思、枹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枹鼓的解释

(1).鼓槌和鼓。《汉书·李寻传》:“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 颜师古 注:“枹,击鼓之椎也。”

(2).指战鼓。《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 王凯 ﹞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 清 戴名世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受国厚恩,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

(3).指报警之鼓。《汉书·张敞传》:“﹝ 张敞 ﹞穷治所犯,或一人百餘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董宣 ﹞后特徵为 洛阳 令……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 董少平 。’” 宋 陈师道 《代谢西川提点刑狱表》:“家有刑书,知而不犯,地为沃野,富以无求。囹圄屡空,枹鼓几困。”

(4).喻指军旅。 汉 扬雄 《解嘲》:“ 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枹鼓是汉语复合词,由“枹”和“鼓”两部分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分为两层:

  1. 本义

    指击鼓的槌(枹)与鼓本体,二者为古代军旅、衙署中配套使用的器具。例如《左传·成公二年》载“左并辔,右援枹而鼓”,描述战场击鼓场景。此用法凸显其作为战争指挥工具的功能(来源:汉典网“枹”字条目)。

  2. 引申义

    因枹鼓常出现在紧急场合,引申为“警鼓”或“战事”的代称。《说文解字注》提到“枹,击鼓杖也”,段玉裁进一步注释“枹鼓连言,犹言桴鼓,皆紧急之务”。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枹鼓鸣而士争先”,即借指战事信号(来源:国学大师网“枹鼓”释义)。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枹鼓”多用于文学语境,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网络扩展解释

“枹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包含两个部分:

  1. 字面解释

    • 枹(fú):指鼓槌,即敲击鼓的木质工具。
    • 鼓:打击乐器,古代常用于传递信号、军事指挥或庆典仪式。
      合称“枹鼓”即指鼓槌与鼓本身,也可代指击鼓的动作。
  2. 引申含义

    • 战事或警报:古代战争中击鼓为进攻信号,因此“枹鼓”常象征战事或紧急状态。例如“枹鼓相闻”形容战事频繁。
    • 鸣冤或报警:汉代起,官府设鼓供百姓击鼓鸣冤,“枹鼓不鸣”则比喻社会安定、吏治清明(如《后汉书》称颂董宣治理有方,使“枹鼓不鸣”)。
    • 中医术语:指一种脉象,形容脉搏急促如击鼓,或代指特定穴位(如腹部穴位“育之原”,但此用法较少见)。
  3. 文学化表达
    诗词中常用“枹鼓”渲染氛围,如陆游“枹鼓有时惊”描写战事紧迫感,或借喻社会动荡。

“枹鼓”既可指具体器物,也可引申为战乱、民情或医学概念,需结合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卑佞边豆闭厄不龚侈伪嗤之以鼻缔架反璧幡布凤凰饥纷轮负奇高几高压脊隔母归璧毫毛红缸闳深艰苦奋鬬交淡若水接詥接翼就请际遇卷角牸开绿灯跨有枯树开花连毗连一接二领结楼路麻袋篾篮闹闲内酝跑滩匠佩铜浅妆秋鬓日力辱寞少海沙箸折乌巾十恶不赦説谎四饭溲箕天人策挑刺推变推却外此帷闼五汶消索系狗当系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