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德才兼优的人。《左传·文公三年》:“ 子桑 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后汉书·桓帝纪》:“禁姦举善,兴化之本。” 唐 李颀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举善必称最,持姦当去尤。”
举善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举”(推荐、选拔)和“善”(贤能、善良)构成,核心含义为推举贤能之人或提倡善行。其具体释义及典籍出处如下:
推举贤才
指选拔并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官职或承担重任。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例:《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推举贤才来教化能力不足的人,百姓就会勤勉。)
倡导善行
引申为弘扬美德、提倡良善的社会风气。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例:《左传·襄公十四年》:“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推举善人、提拔能者,以规范官职、确定职责。)
《后汉书·吴祐传》
“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阁自责,然后科其所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后,争隙省息,吏人怀而不欺。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祐曰:‘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仁矣”。’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解读:吴祐以仁政举善,感化官吏改过向善。
《资治通鉴·唐纪》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解读:强调“举善”需以德行为选拔标准。
(注:为保障引用有效性,未添加易失效的网页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查询上述书籍。)
“举善”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出处,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文献。
半梦半醒鼻管不到补集布线苍黄翻复刬地差异惷愚从风当兔大字报敦缛蛾斗二魏发言盈庭焚巢荡穴粉饰太平附缘共养寡爱孤羸过领古韵横道花户黄花闺女迦利荐剡节然惊喜絶缨巨款均徭空妙口泽枯槁士聊生李白桃红琳琼买贱卖贵鬘华懵蔽庙殿拈断髭须鸟巾弄花钱刀七发慎毖生稼死色天渊之隔荼蘼吐焰土洋并举饷銀相贼骁勇善战下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