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ment] 不属于一给定集合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该集合包含于含该给定集合的另一特定数学集合中
在汉语词典与数学术语的双重语境下,“补集”(Complementary Set)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定义与数学表达 补集是指对于给定的全集 ( U ) 和其子集 ( A ),所有属于全集 ( U ) 但不属于子集 ( A )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 $$ A^c = { x mid x in U text{ 且 } x otin A } $$ 或简写为 ( U - A )。例如,若全集 ( U = {1,2,3,4,5} ),子集 ( A = {1,2} ),则补集 ( A^c = {3,4,5} )。
二、汉语释义与关键特征
“补”的语义
汉语中“补”意为补充、填补空缺。在集合论中,“补集”即填补子集 ( A ) 在全集 ( U ) 中的“缺失部分”,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全集(( A cup A^c = U )),且无重叠(( A cap A^c = emptyset ))。
依赖全集定义
补集的存在以明确定义的全集 ( U ) 为前提。例如“自然数中的偶数补集是奇数”隐含全集为自然数集,脱离全集则补集无意义。
与“差集”的区分
补集是差集的特例:补集 ( A^c ) 是全集 ( U ) 与 ( A ) 的差集(( U setminus A )),但差集不要求指定全集(如 ( B setminus A ) 可为任意两集合的差)。
三、权威参考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补集”为“全集减去一个子集后所得的集合”,强调其数学术语属性(商务印书馆,2016)。
《数学辞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明确补集运算需基于全集,并给出形式化定义:若 ( A subseteq U ),则 ( A ) 的补集为 ( { x in U mid x otin A } )(2002年卷)。
国家标准《数学符号用表》
规定补集的标准符号为 ( A^c ) 或 ( overline{A} ),国际标准ISO 80000-2:2019亦采用此 notation(GB/T 3102.11-1993)。
四、应用场景延伸 补集概念广泛用于概率论(事件补)、逻辑学(否定命题)、计算机科学(位运算取反)等领域。例如在数据库查询中,“NOT”操作本质是补集筛选。
补集是集合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给定全集( U )中,某个子集( A )的所有不属于该子集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补集(Complement)是指对于全集( U )中的任意子集( A ),其补集( A^c )(或记作( overline{A} )、( U setminus A ))包含所有属于( U )但不属于( A )的元素。数学表达式为: [ A^c = { x in U mid x otin A } ] 补集的存在依赖于明确定义的全集( U ),例如,若全集是自然数,子集( A = {1, 2} ),则( A^c = {3, 4, 5, ldots} )。
假设全集( U = {1, 2, 3, 4, 5} ),子集( A = {1, 3, 5} ),则: [ A^c = {2, 4} ]
总结来说,补集是集合运算的基础工具,通过全集与子集的关系,简化了集合间的逻辑分析和运算。
碍事百雷棒香伴流编贝别名惨笑草编漕粮长陌长素淡味倒屣相迎东窗妇防嫌饭牛歌丰恩复道官联瓜皮搭李树鬼笔规绳贵造鼓楫孤家寡人洪溟皇树江妃佩讲解剑履监阵交加假撇欠结缚街垒经训警众揪心距随开卷有益扣布枯槁昆岗闾阈蠥虫贫敝千棰打锣,一棰定声雀舌戎士三浴三衅三贞山北蛇蜒籔箕缩退桃李人铜丝拖累蚊虻负山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