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毖的意思、慎毖的详细解释
慎毖的解释
谨慎。 宋 王安石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礼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王珪改吏部郎中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馀如故制》:“往服宠章,愈其慎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然后机务慎毖,议政之弊始革。”
词语分解
- 慎的解释 慎 è 小心,当心:谨慎。不慎。慎重(恘 )。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姓。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毖的解释 毖 ì 谨慎:惩前毖后(接受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重犯)。 操劳:“无毖于恤”。 古同“泌”,泉水冒出流淌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比;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慎毖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复合词,由“慎”与“毖”两个同义或近义字组合而成,共同强调谨慎、戒惧、周密的态度或行为。其核心含义是极其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做事周密以防出错或发生意外。以下是详细解析:
-
字义分解与互训:
- 慎 (shèn):本义为“小心、当心、警惕”。《说文解字》释为:“慎,谨也。” 强调内心的高度警觉和言行的审慎克制,避免疏忽或过失。
- 毖 (bì):本义也为“谨慎、戒惧”。《尔雅·释诂》云:“毖,慎也。” 常与“惩”连用为“惩前毖后”,意指吸取教训,使今后更加谨慎。其字形含有“必”字,隐含“必须、一定要”做到谨慎的意味。
- 因此,“慎”与“毖”构成同义复用的关系,通过叠加强化,使“谨慎”的程度更深,更具郑重、严肃的色彩。
-
整体词义:
- 极其谨慎小心:表示一种超乎寻常的谨慎态度,带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意味。
- 深自戒惧:强调内心对潜在风险或错误的深刻警惕和戒备。
- 周密细致:指在行事时考虑周全,安排细致,力求万无一失。
- 严肃郑重:常用于描述对待重要事务、身处险境或肩负重任时的庄重态度。
-
用法与语境:
- 形容态度或心境:如“心怀慎毖”、“持身慎毖”。
- 描述行为或处事方式:如“行事慎毖”、“谋划慎毖”。
- 常见于正式、庄重或涉及重大责任的场合:如治国理政、军事行动、外交谈判、重大决策等。
- 常与表示危险、责任、后果的词语连用:如“处险境而慎毖”、“责任重大,不可不慎毖”。
-
近义词辨析:
- 谨慎:通用词,泛指小心仔细。
- 慎重:强调态度严肃认真,不轻率。
- 审慎:强调经过仔细考察、思考后的谨慎。
- 谨小慎微:略带贬义,指过分小心,畏首畏尾。
- 慎毖:程度最深,强调高度警惕、深自戒惧的郑重感,文言色彩最浓。
-
典籍例证(体现权威性):
- 虽“慎毖”作为固定复合词在古代经典中直接用例相对较少,但其构成字“慎”与“毖”的经典释义和用例奠定了其含义基础:
- 《尚书·周书·康诰》:“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毖哉!”(此处“毖”即训为“慎”)。
- 《诗经·大雅·抑》:“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敬慎威仪,维民之则。”(“敬慎”与“慎毖”义近)。
- 后世文人在文章、奏疏中常使用“慎毖”一词来表达严肃谨慎的态度,尤其在涉及国事、边防、礼仪等重大事务时。
“慎毖”是一个表示最高程度谨慎的文言词汇,融合了“慎”的小心警惕与“毖”的深自戒惧之意。它描述的是一种内心高度警觉、行为周密细致、态度严肃郑重的状态,常用于要求极高、风险重大的情境。其权威释义建立在《说文解字》、《尔雅》等古代字书对“慎”、“毖”的训释以及《尚书》、《诗经》等经典文献的用例基础上。
网络扩展解释
“慎毖”是一个由“慎”和“毖”组成的复合词,两者均表示“谨慎”之意,整体含义更加强调小心、审慎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
单字解析
- 慎(shèn):意为谨慎、小心,如《说文解字》释为“谨也”。组词如“慎重”“慎独”均体现此义。
- 毖(bì):本义为谨慎,如《说文解字》注“毖,慎也”。例如《诗经·周颂·小毖》中“予其惩而毖后患”,强调吸取教训后的谨慎。
-
复合词“慎毖”的含义
该词为同义复指,表示“极其谨慎”。例如:
- 宋代王安石在诏书中用“愈其慎毖”,要求官员严谨行事;
- 清代昭槤《啸亭杂录》提到“机务慎毖”,指处理政务需高度审慎。
-
相关用法
“慎毖”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通过“惩前毖后”等成语理解“毖”的谨慎义。
“慎毖”强调对事务的周密与警惕,常见于古代政治、律令等严肃语境,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其深层意图。
别人正在浏览...
暴虫背槽抛粪变骇边难博戏财柱缠夹衬布铳手春朝出闱打捞船丁荦抵掷督策饿喂方麯房主风体粉团分音敷释高枕勿忧耿介光标顾盼生辉酣嗜鸿渐之翼汇流夹衩箭手觐礼紧身戟吻机遇絶埃宽典櫑葛连山氏媒证拈阄尼干朴练批拉破崖绝角齐等企望趋俗沈纡失貌饰让寿星老儿送房讬重完壮位次文园屋翼险工笑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