惷愚的意思、惷愚的详细解释
惷愚的解释
愚笨。《战国策·魏策一》:“ 魏王 曰:‘寡人惷愚,前计失之。’”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光耀宣朗,非妾妇惷愚所当蒙被。” 唐 白居易 《论左降独孤朗等状》:“臣不揆惷愚,輒敢尘黷。” 明 宋濂 《白鹿生小传》:“山氓误坐法,当死,生悯其惷愚,谋诸乡鄙活之。”
词语分解
- 惷的解释 惷 ǔ 同“蠢”。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愚的解释 愚 ú 傻,笨:愚人。愚笨。愚蠢。愚鲁。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愚顽。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欺骗,耍:愚弄人
网络扩展解释
“惷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惷愚”读作ɡànɡ yú(注:部分文献中“惷”可能为“蠢”的异体字,实际读音需结合语境),意为愚笨、迟钝。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人思想或行为上的愚拙。
二、文献用例
- 《战国策·魏策一》
魏王自称:“寡人惷愚,前计失之”,表达自我谦称的愚钝。
- 曹植《谢妻改封表》
提及“非妾妇惷愚所当蒙被”,以自谦身份卑微、才智不足。
- 白居易《论左降独孤朗等状》
用“臣不揆惷愚”作为上奏时的谦辞,体现古代臣子对君主的恭敬态度。
三、相关辨析
- 字形差异:需注意“惷”与“戆”(zhuàng/gàng)、“鲰”(zōu)等字的区别。例如“戆愚”侧重愚直刚硬,“鲰愚”则偏重鄙陋,而“惷愚”更强调单纯的愚笨。
- 语境特点:该词常见于自谦或描述他人愚钝,多含贬义或委婉批评。
四、总结
“惷愚”是古代汉语中表愚笨的典型词汇,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并注意与形近词的区别。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时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惷愚》这个词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愚笨、迟钝。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惷愚》的拆分部首是心、目,它总共包含10个笔画。
来源:《惷愚》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惷”表示迟钝、愚蠢的意思,“愚”表示愚笨、无知的意思。
繁体:《惷愚》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惷愚》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并没有特定的变化,依然保持着现代的写法。
例句:他的回答让人感到有些惷愚。
组词:惷愚心、愚昧无知、迟钝愚笨等。
近义词:迟钝、愚笨、愚昧无知。
反义词:聪明、机智、睿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