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r's discipline] 本指军队的武器、装备。后用以指军队的气象威仪和军人的仪容、纪律等
军容整肃
(1).指军队和军人的礼仪法度、风纪阵威和武器装备。《司马法·天子之义》:“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文选·左思<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军容,军之容表,言矛剑等也。”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军容雄朔漠,公望冠巖廊。”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史弼授中宪大夫制》:“矧乃职在庶蕃,何难整军容于牧马。”
(2).官名。军职。 南北朝 时已有。中 唐 后为观军容使的简称。《南齐书·桓康传》:“ 宋 大明 中,随 太祖 为军容。”《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阴阳不和,五穀踊贵,皆军容事,宰相何与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卑吏面奉军容处分, 裴秀才 非状元,请侍郎不放。”
“军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指军队的整体仪容、纪律和威仪,包括军人的仪表、装备、阵威及军队的纪律性。早期特指军队的武器和装备,后逐渐引申为军队的精神面貌和纪律规范。
在当代语境中,多用于强调军队或军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纪律,例如“整饬军容”“军容严整”等表述。
可译为“soldier's discipline”或“appearance and bearing”,体现军人的纪律性与整体风貌。
总结来看,“军容”从具体装备、仪表的代称,发展为涵盖军队纪律、威仪及精神面貌的综合概念,兼具历史深度与文化内涵。
《军容》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军队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军容》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冖”部,右边是“人”部。它总共包含了6个笔画。
《军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文尚书·周书·契阔》一篇中,是由早期的文献记载演变而来的。
《军容》的繁体字为「軍容」。
在古代,人们在写《军容》这个词时常用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而言,古时候写作「軍顬(冖)」。
1. 参观过卫国战争博物馆后,我对军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他站在军容整齐的队列前面,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
戎容、兵容、军容严整
军姿、军威、军纪
杂乱、混乱、散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