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兼肉的意思、兼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兼肉的解释

二种肉食。《尸子》卷下:“ 晋 国苦奢, 文公 以俭矫之,衣不重帛,食不兼肉。”《后汉书·刘虞传》:“ 虞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明 唐顺之 《王冢妇唐孺人墓志铭》:“孺人从於宦者十年。然所服御一不改其素,非宾燕,不设兼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兼肉”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据

一、基本释义

“兼肉”指同时食用两种肉类,或特指古代敬老礼制中为年长者同时提供的两种肉食。该词源于古代文献,强调肉食的并置与优待含义。

二、词源与典籍依据

  1. 《孟子》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汉代赵岐注:“七十不食兼肉,恐其多而伤胃也。”此处“兼肉”指多种肉类混杂食用,赵岐认为老者需饮食节制(来源:中华书局《孟子正义》)。

  2. 礼仪制度中的专指

    在周代养老礼中,“兼肉”特指为年长者同时配备的两种肉食。《礼记·王制》载:“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郑玄注:“贰膳,谓有兼肉。”即七十岁长者每日可享两种肉食,体现尊老之制(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集解》)。

三、词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四、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兼肉”一词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需区别于“荤腥”(泛指肉食)或“膳羞”(精致菜肴),其核心在“并食二肉”的特定场景。

权威参考文献

  1. 赵岐(汉)注,《孟子正义》,中华书局。
  2. 郑玄(汉)注,《礼记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念孙(清),《广雅疏证》,中华书局影印本。
  4.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兼肉”词条释义。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兼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用法具体分析:

  1. 基本含义
    根据《尸子》《后汉书》等古籍记载,“兼肉”指两种肉食,常用于描述古代节俭的饮食方式。例如晋文公为纠正奢侈风气,规定“衣不重帛,食不兼肉”(不穿双层丝帛,不吃两种肉食)。

  2. 引申意义
    该词也暗含反对铺张浪费的价值观,如《后汉书·刘虞传》提到刘虞“食无兼肉”,体现其清廉简朴的品德。

  3. 现代误读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兼肉”解释为“同时担任多个职务”,可能是对“兼”字的引申误读。但根据古籍原文及权威词典(如查字典),其本义仍以“两种肉食”为主。

该词核心含义源于古代节俭传统,强调饮食从简,现代使用需注意结合具体文献语境,避免与“兼职”等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宝符笨汉兵额诐险穇子草次唱道情唱诵禅椅车遥遥触触生刍微错落参差错绣雕虎顿顽牍聿恩榜个人财产猾虏幻演火阁火州见长巾鞲衿肘极是绝活絶丽夸鬻鍊丹连根厘改里里拉拉鸾鸡逻逮芒洋蹑蹻签批切点凄风冷雨软木画如夫人三建幓头施人黍稷淑旂损益表台郎鲖蟹委佗文具无隐霞峯吓呼相柳橡子消衰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