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尼宝珠。梵语意为宝珠,故称宝珠为“尼珠”。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地府冥冥无日月,尼珠何幸照迷途。” 清 周亮工 《海上昼梦亡姬成诗》之七:“釧上尼珠閒月指,机中綵线认风旛。”
根据现有汉语词典及文献资料,"尼珠"一词暂未收录于《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该词汇可能属于以下三类情况:
建议查询《佛学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版)第583页或《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217页获取更详实信息。
“尼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源与基本释义
“尼珠”源自梵语,原指“摩尼宝珠”(佛教中的珍宝),后引申为一切珍贵宝珠的统称。拼音为ní zhū,其中“尼”与梵语“摩尼”(意为宝珠)相关,“珠”即珍珠或珍宝。
象征意义
在佛教经典(如《法华经》)中,尼珠象征光明、智慧与解脱,常被比喻为佛法或修行者追求的珍贵境界。它也被用来比喻珍贵的人或事物,例如友谊、时间等。
使用场景
其他解释
部分文献中,“尼”可能与“比丘尼”(佛教女性修行者)相关,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需谨慎参考。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引用或历史背景,可查阅《法华经》或佛教辞典类资料。
阿梨诃陀白骨精白雨饱参跋涉山川逋诳不礼不奈朝伦绸子春去秋来次雎地狼饤坐男封隅分鹿改装干阑稿干隔二偏三根盘蒂结官等韩山石豪竞赫胥和泽徽绩讳免降香蛟龙得云雨计蒙看人眉睫口号矻矻郎耶草烂巾巾莲花界连珠帐麟髓龙睛沦荡蒙子明亮亮排布谦肃岐伯情见乎言旗头秋风客羣衆组织驱胁神思恍惚束阁酸性汤池铁城桃源客停稳铜駞危迫利诱限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