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捐骸的意思、捐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捐骸的解释

犹捐躯。《再生缘》第二四回:“老师青目门生幸,惟有捐骸报圣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捐骸,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舍弃躯体、献出生命,多用于古代文献表达为国尽忠或殉节的行为。该词由“捐”与“骸”二字复合构成:

  1. 基本释义

    “捐”本义为舍弃,《说文解字》释作“弃也”,引申为献出;“骸”指身体骨骸,《礼记·祭义》载“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见其与生命尊严的关联。二字组合后,“捐骸”强调以舍弃肉身的决绝态度践行忠义。

  2. 语源分析

    该词属文言色彩浓厚的动宾结构,常见于明清奏章与史传。如明代于谦《议和虏不便疏》言“臣非惜死,恐捐骸无补于国”,体现士大夫以死谏言的担当精神;清代黄景仁《邓家坟写望》诗“孤忠尽室瘗江流,万古捐骸此一丘”,则借历史典故抒发对忠烈之士的追怀。

  3. 文献例证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舍弃身躯,犹献身”,并引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宁捐骸以报主,不隐忍以偷生”佐证其历史语境中的悲壮色彩。

  4.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捐骸”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于学术论著或文学创作,如钱钟书《管锥编》评注宋元忠烈事迹时曾援引此词,突显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捐骸”是一个汉语书面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意为舍弃身躯,即“捐躯”,指为国家或信仰献出生命。

2. 字义分解

3. 文学出处 典型用例见于清代弹词小说《再生缘》第二十四回:“老师青目门生幸,惟有捐骸报圣王”,表达主人公以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4. 使用特点 属于古代汉语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极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中。相关成语如“为国捐躯”“放浪形骸”仍保留类似构词逻辑。

注:该词在现代交流中几乎不再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牺牲奉献的庄重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按磨八面圆通半价豹子马滮池水婢壻长诗搀挤炒刺出丑簇酒当阳道实饤饾杕社符会浮休府臧冠笄国土顾券嘿嘿蚩蚩厚利黄果回归戢孴金陵春缙绅録九流琨瑶乐邦两下临祚驴床弥泛目交心通虐刑潜精积思气懑趋拜驱剪群蚁附膻稍黩筐篚拾尘事头鼠莽庶正松坞停伫望乌台完雄五坊小儿显得香火因缘香气现年咸与惟新小吕逍遥园写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