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r's discipline] 本指軍隊的武器、裝備。後用以指軍隊的氣象威儀和軍人的儀容、紀律等
軍容整肅
(1).指軍隊和軍人的禮儀法度、風紀陣威和武器裝備。《司馬法·天子之義》:“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文選·左思<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 劉逵 注:“軍容,軍之容表,言矛劍等也。” 唐 楊巨源 《上劉侍中》詩:“軍容雄朔漠,公望冠巖廊。” 清 錢謙益 《太仆寺少卿史弼授中憲大夫制》:“矧乃職在庶蕃,何難整軍容于牧馬。”
(2).官名。軍職。 南北朝 時已有。中 唐 後為觀軍容使的簡稱。《南齊書·桓康傳》:“ 宋 大明 中,隨 太祖 為軍容。”《新唐書·宦者傳上·魚朝恩》:“陰陽不和,五穀踴貴,皆軍容事,宰相何與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惡得及第》:“卑吏面奉軍容處分, 裴秀才 非狀元,請侍郎不放。”
“軍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指軍隊的整體儀容、紀律和威儀,包括軍人的儀表、裝備、陣威及軍隊的紀律性。早期特指軍隊的武器和裝備,後逐漸引申為軍隊的精神面貌和紀律規範。
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軍隊或軍人的外在形象與内在紀律,例如“整饬軍容”“軍容嚴整”等表述。
可譯為“soldier's discipline”或“appearance and bearing”,體現軍人的紀律性與整體風貌。
總結來看,“軍容”從具體裝備、儀表的代稱,發展為涵蓋軍隊紀律、威儀及精神面貌的綜合概念,兼具曆史深度與文化内涵。
《軍容》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軍隊的整體形象和風貌。
《軍容》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冖”部,右邊是“人”部。它總共包含了6個筆畫。
《軍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文尚書·周書·契闊》一篇中,是由早期的文獻記載演變而來的。
《軍容》的繁體字為「軍容」。
在古代,人們在寫《軍容》這個詞時常用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時候寫作「軍顬(冖)」。
1. 參觀過衛國戰争博物館後,我對軍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他站在軍容整齊的隊列前面,給人一種莊重而威嚴的感覺。
戎容、兵容、軍容嚴整
軍姿、軍威、軍紀
雜亂、混亂、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