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颜的意思、泣颜的详细解释
泣颜的解释
哀伤的脸色。 巴金 《秋》十一:“她的衰老的脸颊上现出的并不是笑容,却是泣颜。”
词语分解
- 泣的解释 泣 ì 小声哭:泣诉(哭着控诉)。抽泣。哭泣。涕泣。 眼泪:饮泣。泣下如雨。泣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哭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颜的解释 颜 (顔) á 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 色彩:颜料。五颜六色。 姓。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泣颜"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汉字的本义和组合来理解:
-
基本释义:
- 泣: 指小声地哭、流泪。《汉语大词典》对“泣”的解释为“无声或低声哭” (《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第987页)。
- 颜: 指面容、脸色、面部表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颜”的释义包含“脸;脸上的表情”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503页)。
- 泣颜: 因此,“泣颜”直译即为“带着哭泣神情的面容” 或“流泪的脸”。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正在哭泣或刚哭过时,脸上所呈现出的悲伤、哀愁、带有泪痕的表情和状态。
-
内涵与使用:
- 这个词侧重于描绘面部表情所流露出的悲伤、哀怨、楚楚可怜 的情感状态。
- 它描述的是一种外显的、视觉上可感知的 悲伤面容,通常伴随着眼泪或明显的哭泣痕迹。
- “泣颜”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形象性,在现代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或较为书面化的描述中可能出现,用于刻画人物悲伤时的外貌神态,增强感染力。
- 例如:“她抬起泣颜,眼中满是委屈。” 或 “画中女子那凄楚的泣颜,令人心生怜惜。”
-
需注意:
- “泣颜”并非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表达哭泣面容的词汇。更常见的说法包括“泪容”、“泪眼”、“哭脸”、“满面泪痕”等。
- 它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中心词是“颜”,“泣”作为修饰成分说明“颜”的状态。
引用参考来源:
- 单字释义参考:
- 泣: 《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第987页。 (权威性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
- 颜: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503页。 (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古汉语背景参考: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对“泣”、“颜”的古义及用法有详细说明)
- 词汇应用实例参考:
- 鲁迅《彷徨·伤逝》:“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的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虽未直接用“泣颜”,但描述了类似状态,展示了文学作品中如何描绘悲伤面容)
- 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哭泣神态的诸多描写。(古典文学中描绘女子悲伤面容的典范)
“泣颜”意指带着哭泣神情或泪痕的面容,是一个形象地描绘因悲伤而流泪时面部表情的词汇,具有文学色彩,强调面容所显露的哀愁与可怜之态。其含义源于“泣”(哭泣)与“颜”(面容)两个字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
“泣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 发音:qì yán()
- 字面释义:由“泣”(哭泣)和“颜”(面容)组成,字面意为“流泪的面容”。
详细含义
-
核心意义:
指因悲伤、哀痛而流露出的脸色,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巴金《秋》中描述:“她的衰老的脸颊上现出的并不是笑容,却是泣颜”,生动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哀伤()。
-
扩展理解:
个别资料提到,“泣颜”也可能因愤怒、羞愧等强烈情绪引发流泪的表情,但这一说法多见于非权威来源()。
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多用于刻画人物内心悲痛或复杂情感,如小说、散文中。
- 口语/日常:现代使用较少,更偏向书面化表达。
注意事项
- 权威性差异:高权威来源(如沪江词典)仅强调“哀伤”,而部分低权威资料扩展了情绪类型,需结合语境判断。
- 近义词:泪容、悲容()。
如需进一步了解巴金作品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秋》第十一章的原文描写。
别人正在浏览...
爆破筒摽拨不支材誉城臯次贫荡蠲电讯雕殒杜兰香扼据贰君恶斁飞礮非彝飞涨奉天大鼓忿懥服饰高奋刮刮拶拶官布黄额隍下鹿江鸡监榷洁己近什赆助巨狡辽丁寥梢目击女神貔貍毗戏谱像千金买赋谯国新书窃取人外游三冬二夏歃会受头束隘暑夏斯鞅酸齑腾掀田矢团行忘年之好卫生间未遂午讲乌拉圭物论寤移陷误小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