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海棠的意思、海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海棠的解释

(1) [Chinese flowering crabapple]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详细解释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春季开花,白色或淡红色。品种颇多,供观赏。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裴廷裕 《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韵》:“ 蜀 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明 谢谠 《四喜记·红楼遣思》:“前春共赏海棠开。” 老舍 《离婚》第十四:“脸上虽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颜色近于海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海棠(hǎi táng)是蔷薇科苹果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植物学特征与人文意象。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定义

  1. 基本特征

    海棠树高可达8米,小枝圆柱形;叶片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瓣常为5片,呈倒卵形,花色以粉红、白色为主,花期4-5月。果实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绿色带红晕(《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

    典型品种:

    • 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花梗直立,香气清雅。
    •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花梗细长下垂,姿态柔美(《中国植物志》)。
  2. 栽培历史

    原产中国,栽培史超2000年,唐代《百花谱》称其为"花中神仙",北宋沈立《海棠记》首次系统记载其形态特征(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官网)。


二、文化象征与文学意象

  1. 审美意象

    海棠因花色娇艳却无香气,被文人赋予"艳而不俗"的品格。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以拟人手法写其矜贵(《全唐诗》《全宋词》辑录)。

  2. 情感寄托

    李清照《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借海棠抒伤春之情;南宋《冷斋夜话》载"海棠春睡"典故,喻杨贵妃醉态娇媚(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实用价值


权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中国植物志》第36卷,科学出版社,1974. 在线版
  3. 《全唐诗》《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整理本.
  4. 计成《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 汉典"海棠"词条(www.zdic.net

网络扩展解释

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Malus)和木瓜属(Chaenomeles)植物的通称,既包含观赏花木,也包含部分果实可食用的树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
    海棠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小枝粗壮;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多为白色、粉色或红色,未开时呈红色,盛开后渐变为粉红或白色,花瓣卵形;果实近球形,颜色多为黄色或红色,酸甜可食。

  2. 分布与习性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陕西、江苏等地,喜阳光,耐寒且适应性强,多生长于海拔50-2000米的平原或山地。


二、主要品种与观赏价值

海棠以“四品”著称,即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其花姿潇洒,雅俗共赏,被誉为“花中神仙”“国艳”,常与玉兰、牡丹、桂花搭配,形成“玉棠富贵”的园林意境。


三、文化象征与寓意

  1. 花语
    海棠象征美丽、高贵与离别。古代诗词中常用它表达游子思乡或爱情无果的愁绪,故有“断肠花”之称。

  2. 历史地位
    汉代起被用于皇家园林,明清时期成为文人画常见题材,苏轼、李清照等均以海棠入诗,凸显其文化意蕴。


四、实用价值

  1. 观赏
    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冬春之际果实挂枝,金红如玛瑙,增添季节色彩。

  2. 食用
    部分品种(如苹果属海棠)果实可鲜食或加工,味酸甜;木瓜属海棠果实多用于制作蜜饯。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诗词典故,可参考权威植物图鉴或文学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禽笆竹卑屑表式补服不验超古冠今捶击递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洞鉴古今斗目翻尔非怨富饶覆水难收归寿衣鸿功环肥燕瘦佳木监领九影急于求成刻切科条刳斮揽名责实理赔六沉鎗龙豆沦褫猛鸟命禾密阳碾玉作年长泡鱼婆律诮辱气喘吁吁奇货青波勤朴碕礒人琴俱逝阮巷三侑啬己奉公水荭夙搆特辑藤轮天谴听行痛深恶绝为裘为箕緼藉窝丝糖下祭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