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弯曲之木。《荀子·性恶》:“拘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一本作“ 枸木 ”。《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 唐 李贤 注:“《孙卿子》曰:‘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也。拘,音鉤,谓曲者也。”
“拘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进行区分:
一、传统文献中的本义 根据《荀子·性恶》记载:“拘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这里“拘木”指弯曲的木材,需通过工具矫正才能变直,用以比喻人性本恶需后天教化。唐代李贤在《后汉书注》中进一步注释:“拘,音鉤,谓曲者也”()。
二、现代引申的比喻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由“拘束”与“木”组合而成,比喻思想或行为受束缚,如受规章制度、传统观念限制而失去自由()。但需注意,此释义的文献权威性较低,未见于经典古籍。
建议:学术场景建议采用《荀子》原始释义;日常交流若使用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说明。
《拘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束缚和阻拦木材或木头。
拆分部首是木(木字旁),拆分后的笔画数是6画。
《拘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木材和木头被广泛使用,因此有了这个词汇。在繁体字中,拘木的字形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拘木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拘木在古代的写法为“拘木束”,表示用绳子等物束缚木材或木头。现代简化字将其合并为一个词。
1. 张三正在用绳子把拘木捆绑在一起。
2. 这家工厂使用金属夹具,而不是拘木将木材夹住。
拘木的组词:束缚、阻拦、木材、木头等。
近义词:拴住、捆绑、绑、系。
反义词:释放、解放、放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