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发入山的意思、披发入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发入山的解释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 蜀 ,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吾其披髮入山,不復问人间事乎!”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七:“披髮入山,不问世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披发入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蕴的成语组合,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披发"指散开头发,象征不拘礼法或放弃世俗仪容;"入山"即进入山林,代表归隐自然。二字组合构成古代隐逸文化的典型意象,《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抛弃世俗生活,遁入山林隐居"的状态。

二、典故溯源

该表述最早可追溯至《后汉书·逸民传》记载的汉末名士管宁事迹。管宁因不满朝政腐败,"遂解冠带,披发入山",以割席分坐、拒绝出仕的行为表达对乱世的疏离。宋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亦有"披发入山今已迟"之句,暗含对隐逸选择时机的反思。

三、文化内涵

在中国隐逸传统中,"披发入山"包含三重象征:

  1. 政治态度:通过身体发肤的改变,表达与统治阶层的割裂,如魏晋竹林七贤的佯狂避世
  2. 精神追求:契合道家"返璞归真"思想,明代《菜根谭》称此状态为"脱略形骸,得大自在"
  3. 文学母题:成为山水诗画的重要创作源泉,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即其艺术投射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主动脱离社会纷争、寻求心灵自由的行为选择,其语义厚度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仕隐矛盾的历史记忆。

网络扩展解释

“披发入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基本含义

指离开世俗社会,隐居山林,表达对尘世的疏离与归隐自然的志向。

详细解释

  1. 字面释义
    字面意为“披散头发进入山中”,形容隐居者不修边幅、远离俗世的状态。古人认为披发是隐士的典型形象,象征不拘礼法、回归自然。

  2. 引申内涵
    该词多用于表达因对现实失望或追求精神自由而选择隐居的行为,带有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味。

  3. 注意差异
    需注意与部分非主流解释(如提到的“形容胆识过人”)区分,后者可能是对字面的误读,主流释义均指向隐居避世。


出处与用法


其他信息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国学大师》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北使标卖冰玉比先布被裁料酲困秤友陈墨香赤兔春藻楮钱粗心代马谠论发令诽语抚毓坩子土挂家关揵裹餱粮鼓筑好久华榱护尾秬黍烂额焦头老区旅资祃祭棉套民性年芳陪钱货呛呛浅劣潜心欺诞启露起丧入宠睿明三衡三又慎夏市官事化首付书院本送风机啼眼童歌通括投化吐欵望前委肉虎蹊五老会仙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