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侯景之乱的意思、侯景之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侯景之乱的解释

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侯景之乱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一场重大叛乱事件()。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背景


二、叛乱经过

  1. 起兵反叛(548年):
    侯景以“清君侧”为名,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率军渡江包围建康(今南京),围攻台城(皇城)。
  2. 攻破台城(549年):
    围城130余天后,台城陷落,梁武帝萧衍被囚禁饿死。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傀儡皇帝(简文帝),掌控朝政。
  3. 自立为帝(551年):
    侯景废简文帝,改立萧栋,同年又废萧栋,自立为帝,国号“汉”。
  4. 败亡结局(552年):
    梁将王僧辩、陈霸先联合讨伐,侯景兵败逃亡,途中被部下刺杀,叛乱终结。

三、影响与后果

  1. 南朝梁灭亡:
    梁朝宗室内斗加剧,国土分裂,最终被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取代。
  2. 社会与经济重创:
    江南地区遭受大规模战乱,人口锐减,经济凋敝,门阀士族势力大幅衰落。
  3. 南北格局变化:
    北朝(西魏、东魏)趁机扩张,占据江淮地区,加速了南北朝后期的统一进程。

四、历史评价

侯景之乱是南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暴露了门阀政治的脆弱性,也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认为其“虽为祸乱,亦促南北融合”。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看来源:、2、6、7、10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是指发生在南朝梁末年的一场政治军事动乱。侯景是乱兵之首的名字,他起兵叛乱,攻占了当时的都城江陵,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场乱事延续了一段时间,对南朝梁国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侯 (人部 冒声弘旧部) 共7个笔画

- 景 (日部 京声并黄) 共12个笔画

来源:

侯景之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太子宇文毓与楚王萧绎之间的争斗。

繁体:

侯景之亂 (簡體字:侯景之乱)

古时候汉字写法:

侯景之乱的古时写法为「侯景之乱」,并无太大变化。

例句:

强盗头目侯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侯景之乱,给南朝梁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组词:

- 侯国、盗贼、头目、政治、动乱、叛乱

近义词:

侯景之乱的近义词可以是梁末乱局、侯景起义等。

反义词:

侯景之乱的反义词可以是南朝梁国的治安稳定、国泰民安等。

别人正在浏览...

陛戟佛龛部守朝家斥除丑异初九词艺答讪刁钻刻薄輀车而来凤凰台供器哈沓鸿鴈黄箓斋黄婆画狱牢回历嘉叹激将警戒线禁囿就僇沮塞澜波陵殿犁牛啮镞法烹啜辟怪评定评章棋侣青乌子七纵七禽欺嘴取合趋进蛆皮仁良日色若何三合房三眼铳沙雨慎始慎终十夫楺椎输贡属咏俗界图回土茅外朝文过其实屋诛小国寡民邪绝锡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