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拾遗补阙的意思、拾遗补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拾遗补阙的解释

(1).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闕,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尽言直諫,所望诸君;拾遗补闕,孤亦望之。”《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南 於我犹一体,拾遗补闕,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準的。” 清 姚鼐 《翰林论》:“为天子侍从之臣,拾遗补闕,其常任也。”

(2).采录遗逸的事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 宋 元 编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隐括,拾遗补闕,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拾遗补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í yí bǔ quē,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 补正缺失:指补充他人遗漏的事物或纠正过失。其中“遗”指遗漏,“阙”通“缺”,意为缺失。
    • 采录遗逸:也可指收集散佚的文献或事迹,如整理历史资料时填补空白。
  2. 古籍出处
    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后多见于史书,如《晋书·江统传》强调臣子应“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二、用法与结构

三、例句参考

四、注意事项

此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完善与传承的重视,适用于强调细节补充或纠错的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拾遗补阙》的意思

《拾遗补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补足不足之处,填补遗漏之处。形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出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拾遗补阙》的部首是手,共15个笔画。

来源

《拾遗补阙》的引文出自《北史·郦山传》。

繁体

《拾遺補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并未按照现代的字形结构进行书写,所以《拾遗补阙》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他在公司会议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拾遗补阙。

组词

- 拾遗:寻找丢失的东西,找回失落的物品。

- 补阙:补足遗漏之处,填补空白。

近义词

- 补缺:修补不足之处,弥补缺陷。

- 弥补:填补不足,弥补缺失。

反义词

- 留白:有意地将印刷品的部分空白,不补充内容。

- 遗漏:意外地减少或忽略,使之未被包含在内。

别人正在浏览...

按图索骥别变碧空如洗捕援超重元素弛解赐赏戴阳啖饭荡检帝弓斗决断雨残云風步风清月明复习葛粉弓室公益金故误害夏鞨巾惑蛊嘉瓜馢香骄景教喻金屋藏娇看朱成碧枯丛揆测揽辔登车漓虖立木淩虐六事冒牌货免开尊口木笏男朋友畔亡匏尊千载难逢秦女衢地宂委如虎生翼扫地无余蛇灰蚓线时讳殊卓搜揽亭长吐槽推顿现报献爵献行显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