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倾倒崩坏。《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始 嶷 以郡郛宇頽坏,更筑小坞。”《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顷年頽坏,日有滋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徽 商看见阁已頽坏,问道:‘如此好风景,如何此阁頽坏至此?’” 鲁迅 《野草·墓碣文》:“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
2.废弛。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苟朝廷如此,犹望相公整顿頽坏,岂有出自相公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那时王纲頽坏,为君底失为君之道。” 清 姚鼐 《赠钱献之序》:“盖 魏 晋 之间,空虚之谈兴,以清言为高,以章句为尘垢,放诞頽坏,迄亡天下。”
“頽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指建筑物或自然物体倾倒、坍塌的状态。例如:
表示制度、纲纪或社会秩序的废弛。例如: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历史、政论类文本中,强调由盛转衰的不可逆过程,既包含具体事物的损毁,也涉及抽象体系的瓦解。现代语境中更常用“颓坏”简体写法,但含义保持一致。
頽坏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tuì huài。它的意思是衰败、堕落、败坏等。它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道德或状态变得低劣、恶劣。
頽(tuì)的拆分部首是页(yè),它由丶、页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坏(huài)的拆分部首是土(tǔ),它由土、丶组成,总共有7个笔画。
頽坏的来源是漢語詞彙,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使用。它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和文化作品中。在繁体字中,頽坏的写法为頹壞。
在古代,頽坏的写法略有不同。頽字由冬旁加小八十凹首组成,坏字由土旁加个旧字底组成。
1. 他的品行日益頽坏,已经不再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了。
2. 这些年来,他的行为逐渐頽坏,为人处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頹丧(tuí sàng)、颓废(tuí fèi),这些词语都和頽坏有一定的关联。
堕落、败落、败坏。
兴盛、繁荣、进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