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ritten instructions or comments;memorandum] [上级对下级的公文] 写出书面意见,也指这种书面意见的文字
等批示下来就动手
(1).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 宋 欧阳修 《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 唐 时有五月一日会朝之礼……不知起自何帝,亦记得是 开元 已后方有,略与批示,其时为幸。”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兹呈已装者一部,大兄存案头……外未装者十部,内一部大兄批示见寄,餘九部分赠诸同志。”
(2).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亦指批示公文的话。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听报》:“每有军报,上无不立时批示。” 沙汀 《呼嚎》:“她同保长口角,则因为那小领袖一连几次批驳她证件不足,随又诳称没有得到县政府的批示。”
批示是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具有明确的行政与文书处理含义,其核心释义如下:
指上级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呈报的书面文件(如报告、请示、申请等)进行审阅后,以书面形式签署意见、作出指示或批复的行为。例如:
“领导在文件上批示‘同意照办’。”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98页。
动作属性
强调书面批注的行为过程,区别于口头指示。常见于公文流转场景,需在原件或附件上直接书写意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5卷,第231页。
内容特征
批示内容通常包含:
来源:《公文写作规范》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76页。
“批”本义为“用手击打”(《说文解字》),引申为“判定”;“示”意为“表明、告知”。二者合成后,自清代起专指官方文书上的上级批注意见,现代汉语延续此用法。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第412页。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第45页。
主要用于三类语境:
来源:《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53页。
“国务院收到省级政府请示后,一般于30日内作出书面批示。”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第三章第二十一条。
以下是关于“批示”的详细解释:
“批示”指上级对下级的书面文件或报告提出意见、指示或要求,通常以书面形式呈现。其核心是上级对下级工作的审查和指导。
形式与场景
功能与作用
与批复的区别
“批示”是行政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既体现上级权威,也保障工作规范性。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公文处理指南。
奡兀保护彪形别头场冲德充起抽剥出兑蠢笨毳膻灯夜刁顽跺泥发课蜚云覆荫盖天岗峦管顾关注孤魂野鬼姑壻横发胡嘈回倒忽若价例交嬗阶闼矜纠收缭跻升衎而吏家立马万言琳宫谬品农本偏绝屏伏贫疾鬝头侨立齐割清溜溜琼厨金穴秋柏日躔声名藉甚食必方丈十部乐势至收驹黍尺四溢虽故同床异梦退省脱膊玩法婉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