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拦路。距,通“ 拒 ”。《管子·大匡》:“ 鲍叔 乃誓曰:‘事之济也,听我令;事之不济也,免公子者为上,死者为下,吾以五乘之实距路。’”
“距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距路”意为拦路,其中“距”通假为“拒”(阻挡、抵抗)。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大匡》中的典故:鲍叔誓曰“吾以五乘之实距路”,表示用五辆车的物资阻挡道路,以应对公子纠逃亡的危急情况。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提到贵州某交通事故中“距路”指距离路面60米,这属于现代汉语对字面义的拆分使用(距离+路面),与古义无关。部分词典(如)将其引申为“远离目标”属于释义偏差,缺乏古籍支撑。
《管子》原句:“鲍叔乃誓曰:‘事之济也,听我令;事之不济也,免公子者为上,死者为下,吾以五乘之实距路。’”(意为若事败,将用物资拦路保护公子)
建议查询《汉语大词典》或《辞源》获取更权威解释。
距路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汉字词,由“距”和“路”两个字组成。
“距”字的部首是“足”,由8个笔画组成。
“路”字的部首是“足”,由13个笔画组成。
“距路”一词的来源是与道路或旅行相关的,表示距离路程之意。
在繁体字中,“距路”这个词的写法仍然是“距路”,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和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古人对于“距路”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保持相同的意思。
1. 出差需要距路几百公里,需要提前安排好旅行计划。
2. 这家酒店离市区非常近,交通便利,可是距路机场有点远。
距离、距离感、远离、距离遥远。
离别、分别、间隔。
靠近、邻近、接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