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经武的意思、经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经武的解释

整治武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子姑整军而经武乎。”《后汉书·耿弇传赞》:“ 好畤 经武,能画能兵。” 严复 《原强续篇》:“致吾国君臣上下,谓经武之事,不外云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武是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经营武备,整饬军事,强调对军事事务的筹划、管理与实践。该词蕴含通过系统性的组织与准备以增强国家或军队武力的理念。以下从词典释义、典籍用例及语义演变角度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核心语义

  1. 字义分解

    “经”本义为织布的纵线,引申为治理、筹划、经营(如《周礼·天官》:“以经邦国”);“武”指与军事、勇力相关的事务(如《说文解字》:“武,止戈为武”)。二字组合即“经营武事”。

  2. 权威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经武”释义为:“经营武备,整饬军事”(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67页)。《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释为“治理军事,整备武力”(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797页),强调其动态管理属性。

二、典籍用例与历史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成为后世兵家思想的重要表述:

  1. 《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提出“武有七德”,其中“戢而时动,动则威;此之谓经武”,主张收敛武力、适时行动,以威仪服人(来源:《左传》原文)。此句奠定“经武”的伦理内涵——武力需受道德约束。

  2. 《后汉书·礼仪志》

    记载“立秋之日,郊礼毕,始扬威武”,称此仪式为“经武之仪”,体现古代将军事训练纳入礼制框架的传统(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3. 《宋史·兵志》

    批评北宋后期“经武之略未讲”,直指国家忽视武备建设的弊端(来源:中华书局《宋史》卷一九〇)。

三、语义延伸与现代关联

  1. 与成语“整军经武”的固化

    明清后,“经武”常与“整军”连用为成语,如《明史·太祖本纪》:“整军经武,以俟天时”,强化了系统性备战的语义(来源:《明史》卷一)。

  2. 现代语义弱化与特定用法

    当代汉语中,“经武”已非常用词,但仍在历史、军事文献及成语中保留,如“整军经武”用于形容全面强化国防(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689页)。

结论

“经武”作为古典军事术语,承载着中国古代“慎战”“备战”双重思想:既要求武力行使符合道德规范(如《左传》之“武德”),又强调军事力量的持续建设(如史书中的“经武之略”)。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武备的系统性经营与管理,反映了传统治国理念中“文武并重”的平衡观。

网络扩展解释

“经武”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综合如下:

  1. 基本释义与历史渊源
    “经武”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子姑整军而经武乎”,意为整治武备、强化军事力量。这一用法在《后汉书》等古籍中也有延续,强调通过军事训练提升战斗力,如“好畤经武,能画能兵”。

  2. 字义解析

    • 经:既有“治理、管理”之义(如“经世致用”),也指经典、道德准则。
    • 武:本义与军事、勇猛相关,引申为刚健、威武。
      组合后,“经武”可理解为以德治武或通过历练提升武艺。
  3. 人名与寓意
    作为名字时,“经武”寓意天资聪慧、才能不凡,兼具勇武刚健的特质。例如,“经”象征智慧与治理能力,“武”则强调行动力,整体表达文武双全的期许。

  4. 现代扩展:经武学
    现代武术领域衍生出“经武学”,由福建武术家若水创编,将经典诵读与武术动作结合,追求身心合一、德智体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口诵经文同步练习拳法,融合儒释道思想进行修炼。

  5. 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 近义词:整军经武(强调军事整顿)。
    • 反义词:文弱书生(缺乏武力)。
    • 关联成语:文武之道(平衡文治武功)。

“经武”既可指传统军事治理,也可用于人名或现代武术体系,核心均围绕“以德驭武”或“历练成长”。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靉靉保媪八擡大轿傧豆拆穿常伯禅寮晨极迟晚重整旗鼓雠校储稸赐茅授土打旋磨儿电驴子雕本鼎鼐调和繁富翻手焚裘归趋果盘虾蟆禅函谷关寒晩好高皓皜狐藉虎威祸苗家克计讲僧叫化子皎如日星浇手家喻户晓计挍惊定就谷救生衣砢碜空花酷殁粮子灵宗林于嵝领驴唇马觜毛利闵酷炮燖疲乏不堪清炖燃糠自照乳间股脚疏陋肃慄梼昧铜牙五神贤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