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临财不苟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偪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杜预 注:“不苟得。”
“居利思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指面对利益时,以道义为准则,不贪图不义之财,强调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
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描述春秋时期人物“戊”的品德,意为身处利益中仍能考虑道义,在贫困时保持纯洁,坚守本心。
该成语倡导在利益诱惑中保持道德操守,常用于赞扬品德高尚、不贪图私利的行为。更多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词典。
“居利思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根据个人的利益动机来思考和行动。形容一个人或者行为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人或者社会的利益。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居利思义的拆分部首是尸(shī),即表示与死亡有关的部首。居利思义的笔画数目是12画。
《居利思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成语通过贬义的方式描述了一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行为。
居利思義(繁體字)
在古代,居利思义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
他只顾自己利益,完全居利思义。
居功自傲、唯利是图、利益集团
以利为本、利己主义
公私分明、大公无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