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问候。《九尾龟》第三五回:“只説 章秋谷 猛然记起这个姓 方 的客人,同 秋谷 本来认识,家中也有二三十万家财,自家本是个目不识丁的人,你就是叫他写封平常通候的书信,他也写不出来。” 清 魏源 《致邓显鹤信》之三:“闻在 裕制军 公祖幕中,特附一部,便中望为转呈,未敢修书通候,恐涉冒昧耳。”
“通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解析:
互相问候
这是“通候”最常见的解释,指人际间的礼节性问候。例如《九尾龟》第三五回提到“写封平常通候的书信”,以及清魏源在书信中使用该词表达未能及时致信的歉意。
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通候”指“天气变化通畅”,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为误传或引申义,需谨慎采纳。
多见于明清小说及文人书信,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例如清代魏源在《致邓显鹤信》中写道“未敢修书通候”,体现其作为书面敬语的用途。
建议在理解古籍或历史文献时,将“通候”释义为“互相问候”,并注意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语境。
通候(tōng hòu),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通(tōng)和候(hòu)。
通(tōng)是一个由土部和龙部组成的汉字,它的部首是辶(chuò),共有6个笔画。在字形上,辶表示“行走”,而龙表示“音仰”。通的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与人或事物建立连接,使信息、思想传递或交流。
候(hòu)是一个由人部和九部组成的汉字,它的部首是亻(rén),共有10个笔画。在字形上,亻代表“人”,九代表“集合”。候表示观察、等待,以及根据所观察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或决定。
通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说文解字》中有关于通候的记载。通候也是古人根据天文、气候、动植物的变化,来推断时令变化的方法。在古代,通候被广泛运用于农业、养殖和气象预测中。
通候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通候」,与简体字写法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通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经典文献《周易》中,通候的写法为「通侯」,侯表示“君王、统治者”的意思,通侯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天文变化来预测君王的吉凶福祸。
例句:
1. 他通候养殖业,根据天气和动物行为调整饲养方式。
2. 这个专家擅长通候,能准确预测气象变化。
通候的组词:
1. 通情达理:能够理解和沟通他人情感和想法。
2. 候选人:参加竞选并有可能被选中的人。
3. 通讯:通过媒体传递或交流信息或思想。
通候的近义词:
观察、研判、推测。
通候的反义词:
执拗、武断、盲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