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鹳鸣的意思、鹳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鹳鸣的解释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鸛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郑玄 笺:“鸛,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於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於室也。”后用为典故,谓思妇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哀彼 东山 人,喟然感鸛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岂初征之惧对,冀鸛鸣之在垤。”

(2).谓天将雨。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苦不雩恐为灾判》:“虽蓐收之戒序,雩亦何伤?冀有闻於鸛鸣,庶无虑於狼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鹳鸣是汉语中由“鹳”与“鸣”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字词本义溯源 “鹳”指鹳形目大型涉禽,《说文解字》释为“似鸿而大”,《古代汉语词典》标注其形声结构,从鸟雚声;“鸣”在甲骨文中象鸟喙发声之形,《说文解字》解作“鸟声也”,后引申为动物发声行为。

二、自然现象指称 特指鹳科鸟类(如东方白鹳、黑鹳)的鸣叫行为。《中国鸟类志》载其鸣管发达,繁殖期常发出“咔嗒”声求偶,迁徙时群体鸣叫具有导航功能。古籍《禽经》称其声“清越如磬”,明代《毛诗陆疏广要》记载“天将雨则鸣”的物候特征。

三、文化象征系统 《诗经·豳风》有“鹳鸣于垤”的记载,郑玄笺注解读为阴阳之气感应而鸣。《本草纲目》将其鸣声与节气变化关联,形成“鹳鸣知雨”的农耕经验。在传统建筑装饰中,鹳鸣图案象征风调雨顺,常见于祠堂屋脊雕塑。

四、节气物候专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立春三候”定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而民间部分地域存在“鹳始鸣”替代“鱼陟负冰”的物候表述,反映地域性生态认知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鹳鸣”是汉语词汇,源自《诗经·豳风·东山》的典故,主要有两层含义:

1.字面解释

鹳是一种水鸟,外形似鹤,羽毛呈灰、白或黑色,嘴长而直,栖息于江河湖泊旁,以鱼虾为食(如白鹳、黑鹳)。其鸣叫行为与天气相关,古人观察到“鹳鸣”常预示阴雨将至。

2.引申含义

其他补充

《诗经》原句通过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的呼应,展现了古代诗歌中“以物喻情”的典型手法。这一意象在后世文学中常被借用,表达离别之苦或自然时序的变化。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膀薄晩绷冬残冬常性朝天髻笞鬭笞刑抽象艺术船到码头车到站春畲刍粟辞客碟子法度纺缁发上冲冠腹女公祭官体姑墨宏量咶耳皇虑黄石秽倾鹄卵护免江潮鸡蛋竞谄救伤絶妙开绪筐人拉逻连四六斋龙魂扪籥磨害摩挱钱缗铅丸任情上灵梢头神怒人怨纾宽吮喋説好説歹随地随时邃曲索郎同来育同名投献伟壮物鬼相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