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贴纳的意思、贴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贴纳的解释

谓补贴交纳(息钱)。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宋史·食货志下五》:“是时数年间,有司以京师切须钱,商人旧执交引至场务即付物,时或特给程限,踰限未至者,每十分復令别输二分见緡,,谓之贴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贴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进行区分:

一、经济术语(主流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宋代政府要求商人或民众在特定情况下补贴交纳息钱的经济制度。常见于交引(类似票据)兑换场景,若商人逾期未兑换,需额外缴纳一定比例的现钱作为补偿。

  2. 历史背景与用例

    •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提到允许民众通过贴纳方式赎回被没收的产业;
    • 《宋史·食货志》记载,商人若超期兑换交引,需按比例“别输二分见缗”,称为贴纳。

二、成语用法(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推卸责任,将事物强加于他人。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贴纳》的意思

《贴纳》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接受和支付款项。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贴纳》的拆分部首是贝(bèi)和金(jīn),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贴纳》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贸易时期,它是贝币和金子的合称。人们使用贝币和金子进行交易,然后记录在账簿上,这就是贴纳的来源。

繁体

《贴纳》的繁体形式为「貼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贴纳的写法稍有不同。原先的写法是「貼納」,即在「贝」字旁边加上一个「卄」字旁。

例句

1. 公司每月需要贴纳一定金额的税款。

2. 学校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开始时贴纳一笔杂费。

3. 商家必须按时贴纳采购商品的款项。

组词

1. 贴纳税款:支付税款。

2. 贴纳杂费:缴纳额外费用。

3. 贴纳物品:接收和支付商品。

近义词

1. 缴纳:支付款项。

2. 交纳:付款或税务。

3. 收纳:接受或储存物品。

反义词

1. 退纳:退回或拒绝支付。

2. 拒纳:拒绝接受或支付。

3. 拒交:拒绝付款。

别人正在浏览...

傍柳随花报贩爆流泉悲端被毛戴角镚子儿碧琳侯屏绝缠头客宸算充饥画饼踳昧敌弱东河多彩覆颠附社格兰姆搆祸沽虚喉唇婚龄交款几棐酒潮决滞苛文瞭望哨犂老力所能及庐僥炉渣绿林豪客鸣盛嫩晴佩刻皮囊迁幸砌词青史传名全军覆没曲防梢工盛夏十魔湿婆首度水头丝国丝斤司长挑逗提前同合偷霖陀螺委委蛇蛇文则香蕊闲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