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切的消息。 清 薛福成 《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附识》:“时则余友 黎君蒓斋 为出使大臣驻 日本 ,侦得确音,急递密电,制府得与僚吏熟筹,豫为之备,罔误机宜。”
“确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基本含义
指准确地发出音调和发音,强调清晰无误,常用于音乐、语言学习或演讲领域。例如形容歌手演唱时音准精准,或语言学习者发音标准。
起源与扩展
据记载,“确音”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用于描述戏曲演员的演唱技巧,后逐渐扩展为独立成语。
基本含义
指真实可靠的信息或消息,常见于文献或正式语境。例如清代薛福成在《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附识》中提到的“侦得确音”,即指获取确切情报。
注音与结构
“确音”一词需结合语境理解:
确音是指确认发音的意思。在语言学中,确音一词常用于表示对某个词汇或音节的正确发音进行确认。
确音的拆分部首是“石”字旁,即“石”字的左边部分。而确音的总笔画数为12画。
确音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的字典中。它是由“石”字和“言”字组成。在古代,人们用石头作为工具,将言语刻在石上,用于标示词汇的正确发音。
确音的繁体字为「確音」,与简体字形相比,多了一个「石」字旁的「砉」旁。
在古代,确音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其写法为「不」(将石的下半部分作为一个部首),然后在左侧加上「言」字旁。这种写法强调了石头的作用,并代表了「音」和「石」的相合之义。
我们需要准确地辨别单词的确音,以避免发音错误。
确音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一些有意义的词语,如:确音字(表示确定发音的字)、确音法(研究确定发音的方法)等。
与确音意思相近的词汇有:确定发音、确认发音。
与确音意思相反的词汇有:不确定发音、错误发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