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抱魄的意思、抱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抱魄的解释

安心定志。道家的修炼工夫。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故抱魄寂处,凝神空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抱魄"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精神层面的凝聚与守护。从构词法分析,"抱"为动词,本义指用手臂围持,《说文解字》释作"引取也",引申为怀藏、坚守;"魄"在《康熙字典》中被解为"阴神也",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元素。二字组合后形成哲学意味浓厚的特殊概念。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道家典籍的衍生阐释体系,在《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的注疏传统中,河上公注本提出"营魄,魂魄也",唐代李荣注解时延伸出"抱魄守精"的养生观念。宋代道教学者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进一步阐述:"抱魄者,摄七情归真;守一者,聚三要返本",将之定义为收敛心神、固守本真的修炼法门。

明清时期文人笔记中偶见该词的文学化运用,如王夫之《庄子解》评点"真人之息以踵"时,用"抱魄凝神"形容深度冥想状态。现代《道教大辞典》将其收录为内丹学术语,指通过特定的呼吸吐纳法门,使离散的精神能量重新聚合。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通用辞书收录,其使用多局限于道家哲学研究领域及少数文学创作场景。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与"守精""凝神"等词语构成四字格,用于表达精神专注、意志坚定的状态,例如:"修道者抱魄守中,方能窥见天地玄机。"

网络扩展解释

“抱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道家修炼术语(主流解释)

指安心定志、凝神静气的修炼状态。该词源自南朝梁代江淹的《丹砂可学赋》,文中提到“故抱魄寂处,凝神空居”,强调通过收敛心神、摒除杂念达到道家追求的修炼境界。
核心内涵:

  1. 精神内守:将意念集中于内在,避免外界干扰。
  2. 身心合一:通过静修实现身体与精神的统一,属于道家“炼己”功夫的一种。

二、现代引申义(部分词典收录)

个别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引申为“意志坚定,不屈服于困难”。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古籍依据,可能是基于“抱”(坚持)与“魄”(精神)字面义的现代衍生解读。

补充说明

  1. 词源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抱魄”最初仅用于描述道家修炼状态,现代引申义或存在误用。
  2. 常见搭配:古籍中多与“凝神”“寂处”等词连用,如“抱魄寂处,凝神空居”。

建议在学术或古文阅读场景中优先采用道家修炼的本义解读,日常语境使用引申义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瓿八面山报覆币献补充长枕大被侈傲初级学院词采窜点捣鬼典凝鼎饪颚骨風棱高纬度庚壬官粮柜子汩殁孤稳豪牛和陆红妆素裹宦成黄金储备荒缪甲乙问帘内六祈莽荡荡迷惑恈恈倪倪徘徊菊跑跑颠颠配祔破财前路倾险齐奴齐头子却尘褥祛瘀任圣童商谋石山识时务者爲俊杰爽儁疏僻台谏陶冶天生一对为他人做嫁衣裳下番相诒闲毁小环歇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