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略诵读。 汉 徐干 《中论·考伪》:“多识流俗之故,麤诵诗书之文,託之乎博文。”
“麤诵”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需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角度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麤”为“粗”的异体字,本义指兽类毛发粗糙,引申为“粗略、未加工”之意;“诵”指诵读、背诵,含“口头表达”的语义特征。二者组合后,“麤诵”可解作“粗略地诵读”或“未经精研的复述”,多用于形容对典籍文献的浅层学习状态,如《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曾引《文心雕龙》注疏“学者麤诵章句,未达精微”佐证该用法。
从文字学角度考证,“麤”字甲骨文作三鹿相叠形,《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段玉裁注称“麤但训疏,不训行”,说明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粗疏”展开。当代《辞海》将该词归入“古代读书法”范畴,强调其与“精读”形成方法论对比。需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古典文献研究领域。
“麤诵”是一个汉语古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指粗略地诵读,即对文字内容进行浅层次、不深入的阅读或背诵,缺乏细致理解。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干的《中论·考伪》,例句为“多识流俗之故,麤诵诗书之文”,用于批评浮于表面的学习态度。
发音与字形
现代应用
属于生僻词,多出现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现代汉语中几乎不使用,但可用于形容学习态度不扎实的现象,例如:“治学若止于麤诵,终难窥其深意。”(需结合语境使用)
相关文献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有收录,现代网络词典如鲁芽网、求学网等亦提供简释。
提示:如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注释或《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以确保准确性。
暗箱操作八对百折不摧报偿宝铉疢疾荡决缔素地域断用方寸匕菲敬宫雉寡与汩淢海浪回容昏星解牓介正棘茧九牧眷望坤成良弓无改麦熟梦撒面豉弭伏旁喻批倾墙茨愀然青采晴朗清酥青箱家铨曹三大发明伤轸沙裙食陈士礼手梏瘦子帅伏朔旦说媳妇儿私立私求缩短太老爷谭艺天假因缘头稍头绳畏牺五戎销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