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热带的意思、热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热带的解释

[the Tropics] 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热带风暴

详细解释

赤道两侧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称“热带”,也叫“回归带”。《中国地理》第一章:“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所以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全球最多的,形成地球上的热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热带是地理学与气候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地球上位于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约北纬23°26′至南纬23°26′)的广阔区域。其核心特征与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础释义

  1. 地理位置

    热带处于地球赤道带中心,被北回归线(夏至线)和南回归线(冬至线)所界定,是太阳直射点常年往复移动的范围。这一区域占全球总面积约40%,涵盖南亚、东南亚、非洲中部、南美洲北部及大洋洲岛屿等。

  2. 气候特征

    热带以终年高温为标志,年均气温高于18℃,季节温差极小(通常不足5℃)。降水呈现显著差异:

    •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如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年降水量常超2000毫米。
    •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如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
    • 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交替,如非洲萨赫勒地区,旱季可长达半年。

二、扩展释义

  1. 生态与人文属性

    热带地区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占地球物种50%以上),典型植被包括雨林、季雨林和稀树草原。农业以水稻、橡胶、咖啡等喜温作物为主,人口密度较高,文化多样性显著。

  2. 气象学机制

    热带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多雨)和副热带高压带(干燥)交替控制,叠加信风与季风影响,形成复杂降水模式。太阳辐射年变化小,是地表热能的主要输入区。

三、近义辨析

参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热带”的定义为“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 ;

《辞海》(第七版)进一步阐释其“终年高温、降水丰沛”的气候特征及生态意义 。

地理学研究中,热带的气候分型可参考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如Af、Am、Aw型) 。

网络扩展解释

“热带”是地理学中描述地球特定区域的概念,其核心定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地理位置

热带位于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即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带,占全球总面积的39.8%。这一区域因太阳高度角终年较大,能获得最强烈的阳光照射,形成终年炎热的气候特征。

二、气候特点

  1. 高温:全年气温高且变化幅度小,无明显四季之分,仅有雨季与干季或热季与凉季的差异。
  2. 降水丰富:降雨多而均匀,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典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
  3. 昼夜变化:赤道附近终年昼夜等长,越接近回归线,昼夜长短差异逐渐增大(最大相差约2小时50分)。

三、生态与人文影响

热带地区因气候条件适宜,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并盛产椰子、橡胶等经济作物。同时,高温高湿环境也对人类活动(如农业、建筑)产生独特影响。

四、术语扩展

英文中对应“热带”的词汇包括“Tropics”和“torrid zone”,前者更侧重地理范围,后者曾用于古典天文气候带划分。现代科学语境下两者已趋同。

反义词:寒带。
关联概念: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两次直射热带内部,一次直射回归线)。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耨多罗半封建霸绪不尴尬捕剿操切齿列处处出爻磁带盗踪隄障方厉犯鳞霏屑佛生日凫旌改卜搿伙鬼疰虾蟆粘珩黻合簪后焰黄童皓首架板校准静寄尽释前嫌饥驱叩门赍献骏才鞠翟垒口林馆龙髯攀泣梅菹门伐迷乐洞袅袅娉娉逆流而上奴隶主义判断贫灶狉狉青骹肉荳蔻乳妇牲饩沈挚石岛驶风水脉水祅水引私廐睃趁推挹脱手弹丸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