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决辞的意思、决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决辞的解释

亦作“ 决词 ”。表示确定语气的助词。与“疑辞”相对。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例》:“使不达此例,则以疑词为决词,而于古人之意大谬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决辞"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术语,指具有决断性语义特征的虚词。该概念最早见于清代学者刘淇《助字辨略》,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语法史》中系统论述其特性,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语义功能 表示说话者对命题的确定性判断,常见于陈述句和判断句。典型词例包括"必""定""实""诚"等副词,如《论语》"仁者必有勇"中的"必",即通过决辞强化论断语气。

二、语法特征 常与否定词构成对立关系,形成"决辞-疑辞"的语法系统。如"必-未""固-或"的对举用法,在《左传》《孟子》等先秦文献中尤为突出。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这类词具有"排除其他可能性"的语法功能。

三、历时演变 汉代以后逐渐分化为两类:一是保留决断义的副词群(如"确实""当然");二是转化为关联词,如"虽"由决辞转为让步连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收录了该词的历时演变轨迹。

主要参考文献: 王力. 汉语语法史. 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决辞”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术语,指表示确定语气的助词,与表示疑问的“疑辞”相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决辞(又称“决词”)是古代汉语中用于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助词,常见于文言文。例如“矣”“耳”“焉”“也”等字,均用于句末表达确定性结论。

  2. 与疑辞的对比
    唐代柳宗元在《复杜温夫书》中明确区分:“乎、欤、耶、哉、夫”为疑辞(疑问语气词),而“矣、耳、焉、也”为决辞。例如“此必然矣”中的“矣”即强化肯定。

  3. 古籍依据
    清代学者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强调,若混淆疑辞与决辞,会导致对文意的误解。这体现了决辞在文言理解中的关键作用。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决辞的概念主要用于古文研究领域,帮助分析句子的语气和逻辑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及柳宗元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把戏匾短残席刍叔低佪斗鸡断腕断垣残壁二屋里法烛封峦副作用高速管系国赋寒灺荤腥火石见爱减法挢虔锦贉金襕极选拘儒阑截淩霜侯灵威仰领悟美睡闷打孩民愤诺唯赔钱朋从栖流所寝不成寐晴雨计秦艽穷丁权书去本就末三千大千侍驾寿陵失步税籍漱流枕石天相通豁頽垣废址玩岁愒月沃酹诬遘武事闲壁显用硝基嚣陵黠卒歇足